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2:魏国的生死大事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2:魏国的生死大事

作者: 9b26a00e8380 | 来源:发表于2021-01-25 22:11 被阅读0次

魏武侯死前没有立太子,所以他死后魏国内部混乱,两拨人争权。然后有一个魏国的大夫在这个时候投奔了韩国,韩懿侯看到了时机拉了赵成侯一起去攻打魏国,两军趁虚而入势如破竹,魏国一下子变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但就鱼肉是就地处理还是各领一半回家这件事上韩懿侯和赵成侯没能达成一致,最后韩懿侯生气带兵撤走了,赵成侯也走了,魏国逃过一劫。万万没想到是这个结局,我还以为魏国要凉了呢。所以赵成侯怎么想的呢?韩懿侯说我们把魏国平分了吧,他竟然不同意!然后傲娇韩懿侯就走了,仅仅看了春秋战国历史一角的我实在难以理解这两位国君的想法。除非魏国在其中出了力气,挑拨离间,先解决外患在来谈国君之位归属。

  魏国差点灭国。由此看来,各种电视剧小说中朝廷大臣们死命逼着皇帝立太子确实有正确的政治考量,立储之事乃国之根本的说法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不容辩驳的。我想起万历皇帝与他的大臣们在立储上的斗争,储位之争的中心不在朝堂大臣们之中而在于全体官员和皇帝之间的很少见,难得的是大臣们上下齐心有志一同地支持同一个皇子,而皇帝完全没有皇子结党营私的气愤担忧,因为就算没有这个皇子,文官集体也是压在他身上的大山难以撼动。

  所以从小说创作上来讲,围绕皇帝立储可以衍生出许多矛盾冲突。可以从正面切入,夺嫡大戏的舞台轰轰烈烈高潮迭起;也可以从背面透出,倘若已经死去的国君偷摸着留下了立储的遗诏,倘若死去的国君之所以没有立储是因为死去的太过突然,倘若死去的国君没有儿子,倘若死去的国君是以身殉国,倘若......,好多个倘若,这后面发生的故事也可以洋洋洒洒跌宕起伏。

  但就春秋战国时期来讲,有些国君的死亡显得既匆忙又无力,让人怀疑命运的执笔者在这里描述太过潦草。有国君是被强盗杀死的,是治安不好?还是护卫太弱?亦或者强盗太多太强?怎么想都不像是事实呢,开始阴谋论......今日读到的一位国君是为了保护自己喜爱的臣子,被另一位臣子派出来的刺客一并杀掉了。一时间不知道该夸奖刺客太敬业还是该感慨国君大爱大善。对了,就是这位国君!魏武侯!他大概没有想到自己会薨的如此突然,竞没有来得及交代后事立储,魏国大乱,被韩赵两国攻打。

  明天就读到商鞅变法了,继续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读书笔记2:魏国的生死大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fw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