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日日新
家庭教育之十六:家风是培育孩子的最好养料

家庭教育之十六:家风是培育孩子的最好养料

作者: 风儿明利 | 来源:发表于2025-02-05 17:01 被阅读0次

16   家风是培育孩子的最好养料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家风则是培育孩子的最好养料。建设一个优良家风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而且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必要的教育环境。纵观中国名人家庭,他们自幼家庭文化浓厚,其良好的家风、家学为孩子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钱穆:好家风播下读书的种子

中国当代大学者钱穆,被称为“我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钱穆为什么能以读书为生,且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觉得有三个因素:一是好的家风,二是良师益友,三是个人努力。在此,我只讲第一个因素。钱穆12岁那年,41岁的父亲因病离世。父亲临终对钱穆说了一句话:“你要好好读书!”这句短短的遗言,钱穆奉行了一生。钱穆母亲蔡氏不识字,但颇知礼节,16岁嫁给钱穆父亲后,所言所行深为族人敬佩。钱穆小时候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母亲与哥哥的日常言谈。等后来钱穆慢慢懂事了,才明白母亲凡是与子女说话,绝非教诲,更无斥责,只是闲话家常。钱穆始终喜欢听母亲说话,像闲谈,但不繁琐,有一定的启发性。精神分析派认为,童年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结构形成关键期,一个人童年的生活经验对他一生精神生活结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一个孩子拥有怎样的童年,才能称得上幸福的童年,才能为他的人生打好成功的“底色”?这是需要家庭教育及家长们思考的问题。

曾国藩:家训持家正家风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位居“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他一生不仅重视家庭教育,而且善于智慧地开展家庭教育。他一生共养育了八个子女,三男五女。长子曾纪泽以驻英、法大臣兼驻俄大臣的身份,于1879年赴俄谈判,据理力争,收回伊犁南境地区五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次子曾纪鸿是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著作行世。有专家对他的评价是“算得上是一个标椎的教育家”,其《曾国藩家训》被誉为“千古家训之首”。曾国藩治家教子方法可以概括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了一套治家教子传世方略,这是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中的最大成功。

曾国藩家训持家,以正家风,给我们现代家长以深刻的启示。曾国藩担任国家大任,却不忘父亲教育子女之任。言传身教示范并重,注重父亲的榜样作用。一个有格局的父亲,对子女教育是很重视的。中国人自古就有两个不同的传家理念,一个是传给有形的财富,一个是传给无形的精神。曾国藩传给我们的是后者——无形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很多家庭父亲教育职责的不到位,是值得做父亲的思考和反省的。今日,有多少家长做到了工作和教子两者兼顾呢?言传身教,榜样示范,又有多少家长真正发挥好了作用呢?

蔡元培:在家风中熏陶成的学界泰斗

蔡元培,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10岁丧父,21岁考中进士,24岁考入翰林院,26岁任翰林院编修。他先后担任过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其高尚的人格和国家情怀,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出生在绍兴城内笔飞坊的笔飞弄。他家附近有笔架山,笔架桥,题扇桥。这些地名都和书法家王羲之有关,生长在这种有文化、有故事、有灵气的地方,成了蔡元培童年生活学习的良好社会环境。家世、家风和生长环境为蔡元培的成长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第一,家庭文化的正面影响。他祖上没有大官,谈不上“书香门第”,也算不上“诗书传家”。蔡元培生长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家中人以“爱无等差”称之。蔡家家族从诸暨迁到绍兴以后,历代先人们克勤克俭,辛苦创业。他的祖父小时候刻苦读书;父亲刻苦做事,经营店铺,除了养家教子外,还时长周济亲朋;母亲蔡氏仁慈自强,后半生自己带着几个孩子艰难度日。蔡家的和睦勤劳、正直善良、自强宽容的家风绘就了蔡元培的最好人生底色。第二,个人的勤奋上进、刻苦求学是他成功的关键。好的家风激励蔡元培不断求进,同时也养成了勤奋好学的品质。

蔡元培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好的家风成就好的人生。从另一角度讲,家庭给孩子打好人生底色应从建设好家风开始。家庭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教育,家庭生活中不但要注重建设好家风,而且家长要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寻找教育孩子的良机,努力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让孩子感受良好的家风,在家风的熏陶中逐渐成长。

梁启超:好家风育成九才俊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位父亲,堪称天下父母的典范。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梁启超。他养育九个子女,谓之“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长子梁思成,建筑学家,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次子梁思永,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五子梁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家其他子女分别是诗词研究专家、图书馆学专家、经济学家、军官、社会活动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做出了不凡的成绩。

梁家满门才俊,世人赞誉。那么,梁家在教育子女上取得成就其秘诀是什么。一句话,良好家风成就了孩子的人生。梁家的家庭教育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其言传身教成为中国家庭教育成功的典范。

梁启超一生都在为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奔走呼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作为父亲,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教育子女的责任。他始终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励志爱国。他因自己忙于国事,不便于孩子面对面交流,他采取书信传情的方式,与孩子做生活和学习上的沟通。在书信中,他十分注重把家国情怀传递给子女,培养为国家做贡献的社会责任。他在给儿子思忠的一封信中说到: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我又很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不会因为环境的困苦或舒服而堕落的。1927年,时局动荡,战乱不已,梁启超又身处病痛之中。即便如此,他在一封给孩子们的信中说:我在今日若还不理会政治,实在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在信中梁启超痛感当时中国危机日深,“症候天天变,每变一症,病深一度,将来能否在我们手上救活转来,真不敢说。”但他仍保持一贯的积极乐观,告诫子女们,“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见,都不必管。”毕竟他坚信,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而他所能做的就是为这些事业,多培养几个人才。即便是家人担忧唠叨他的身体状况,梁启超还是要那样努力去做,多在学校演说,多接见学生等等,忧国忧民之情及社会责任感溢于言表。梁启超的言行对子女们影响很大,其子梁思礼曾说:他总是谆谆教导我们,把个人的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而他从父亲梁启超那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这也是他们全体兄弟姐妹所继承下来的宝贵遗产。

梁家母亲李惠仙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非常重视孩子的日常教育,在梁启超忙于国事或者流亡海外时期,她总是以身作则,管教子女,很好地把握孩子的人生方向。她从小生长在北京的官宦之家,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诗善文,还能吃苦耐劳,且为人善良,富有同情心。梁启超曾经说过,结婚以后,常受夫人之策励和帮助;在给妻子的信中曾得意地说,他们的结合是“美满姻缘,百年恩爱”。因妻子的相助,让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取得了更辉煌的成绩。可见,家有贤妻是个宝,母亲是塑造良好家风的关键人物之一。只有夫妻和睦,团结一心,家风才能建设好,孩子才能沐浴到家风的养分。

相关文章

  • 莫言:孩子成绩好,靠老师更靠父母

    培养优秀的孩子,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这需要一对好学且擅长培育孩子的父母。正如莫言所说,好家风源自父母自身教子成才...

  • 孩子成长最好的养料

    孩子成长的最好“养料”就是良好的家庭氛围。自信、开朗、热情、平和、充分尊重孩子人格尊严的父母才能造就自信的孩子! ...

  • 教育经验丨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好的家训,即成家风;而好的家风,可成就人生的辉煌!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

  • 人到中年遇见自己

    最好的老师,是微笑的爸妈;最好的课堂,是温馨的家园!愿更多家长走进家庭教育之路,培育有德子女,共建和谐幸福之家! ...

  • 好家风伴成长

    谈到家风,按我的理解就是家庭教育。就是做父母的言行带给孩子的影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家教就是...

  • 母爱是最好的养料

    (谨以此文献给天底下的母亲,祝她们母亲节快乐*^_^*) 你温柔似水 却又百炼成钢 你用青春的雨水 滋润着我们这些...

  • 爱,是最好的养料。

    今天,孩子的大姐姐过来家里玩。可把孩子高兴坏了。这个大姐姐整整比孩子大了28岁。身上穿的衣服是上个月大姐姐给买的,...

  • 【张文质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三期】

    【奶蜜盐姐姐时光之随记3】 陈希良校长:从《颜氏家训》看家庭教育 家风的来历:西​晋潘岳的《家风诗》。 调研情况:...

  • “家庭教育”学习笔记1

    家庭教育是一门关于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好,家庭更和谐的学科 先有关系,再谈教育 家风是人的第一风水,家庭教育,是家庭的...

  • 积善有方,传承家风——《了凡四训》之积善之方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家风是什么,是绵延传承的家庭教育。好的家风,底层逻辑必须是善良,唯有带着善良的基因,家风才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教育之十六:家风是培育孩子的最好养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dg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