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会写的人。那时,偶尔兴起便会在朋友圈发一块豆腐干。文字发送完成,便喜滋滋地等待点赞。至于文中的基础问题,逻辑问题,以及所表达的观点是否正确,我基本不予理会。
今日在朋友圈看到一段文字。写这段文字的人,是一个初中没有毕业,曾经混社会现在嫁了土豪的女人。自从生了孩子以后,这女的偶尔会发一些感慨在朋友圈。感慨的调子无非就是要给孩子自由,要做一个合格的妈妈云云。
今天又见她发圈,随手点了那段文字。500多字的文字,大部分是逗号。这段文字的开头写的是参加某培训课程,收获很大,但结尾却在说,那些为家庭付出的妈妈们焦虑的根本是得不到爱和鼓励。明显的虎头蛇尾。通篇文字,除了飞扬的意识流,看到末尾也没能明白她要表达的重点。
看完她的文字脑子里闪现的是反驳她的观点。妈妈在家庭中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是因为妈妈对“自我”认知不够。任何一个个体,只有对“自我“认识足够清晰,在能在爱里爱得纯粹,在伤害里摘得干净。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女人只有懂得先爱自己,才不会在任何一种关系里受到伤害。
在婚姻里,爱自己的女人不会埋怨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她懂得因为爱,所以要求付出;而不到付出了,就能得到爱。
在亲子关系中,爱自己的女人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因为她懂得,爱孩子的前提是爱自己,而爱自己最好的方式是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当自己足够好时,孩子自然就在“自己变好”的过程中被影响了。亲子关系,不是一场私有斗争,而是一项互相影响的合作。
在工作中,爱自己的女人不会把太多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因为她懂得,工作是做给自己看的。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是职责更是本分,如果总是找借口推诿或者逃避,最终受伤害的是自己。
……
当我的思绪在“爱自己”的思维里翻飞的时候,我为自己的思维自鸣得意,所以情不自禁就对这个女生的文字产生的敌视之意。我在想,或许我可以写一篇反向观点文,用了说明她所表达的东西是错误的。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的时候,我的脑子下一秒就开始寻找素材了。我首先想到的是《遥远的救世主》中的芮小丹。芮小丹对两性关系清新的认知,让她没有把自己后半生的幸福寄希望于丁元英。芮小丹明白,爱是纯粹的,因为爱她愿意付出,愿意承受,但她从来不要求对方给自己爱,给自己保障。丁元英自觉配不上芮小丹,因为这样的女人人间少有……
想到芮小丹的例子,我觉得我文章的论点找到了,接下来就是找接地气的生活中的案例。我在脑子里搜索了一下,除了想到自己在婚姻里的成长经历,才发现我对这些能写入文章的素材所知并不多。
于是我又拼命搜索看过的电视剧,可是很遗憾。就在我的思维卡顿在案例上的时候,我忽然想到,我想表达的论点也是老掉牙的。紧接着便产生了放弃成文的想法。
等我忙完手头的事情,再回头想前面的思路,脑子里瞬间电光火石,一个声音冒了出来:曾经,你也喜欢写这种虎头蛇尾的东西,你的文字也是基础、逻辑问题一大堆……
这样的声音令我产生了不安的情绪,是的,是我!我也是这样的人!我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别人的思想!
曾经,我以为我是一个会写的人,但是,事情真的如此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