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皇岛著名的“老二位”饭店,其实源于山海关,也是在山海关出的名。
山海关曾是清朝的两京枢纽,这里也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八十多年前,有一对回民哥俩,从遥远的宁夏风尘仆仆地来到山海关,一是想看看他们的本家叔叔,二是想从这里再到北京城做点营生。这哥俩都是学厨出身,会得一身的好技艺。
在叔叔家住了几天,小哥俩一直在长城脚下转悠,摸着青幽幽的石砖,看到城门口人来人往,各地客商络绎不绝,哥哥就对弟弟说:“这里是兵家必经重地,又依山傍海,气候也适宜,我俩在这落脚,开个小吃馆吧。”弟弟点头称是。
就这样,哥俩在兴隆的西八条开了个饺子馆,只有一间门面,经营牛肉蒸饺。开业大吉,人们吃了这家蒸饺,都称美味,于是众口皆夸,一时间,满城都传出了名。来吃蒸饺的人越来越多,哥俩又把门面增至两间。
在山海关站稳了脚跟,哥俩相继成家之后,把这里的饭店留给了弟弟,大哥搬到山海关南门里,继续做蒸饺生意,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这哥俩的店里已经不仅仅做蒸饺,而是经营多种风味菜肴,成为誉满全城的一流饭店。
说起“老二位”这个字号的来历,颇有意思。有人会想,可能是指这老哥俩吧?其实不然。
搬到南门里的大哥,一向热情好客,生意做得风声水起。凡有顾客刚一进门,就能听到他京腔京韵地高声招呼:“老二位来了,里边请!”当时的主顾多半是铁路职工和附近学校的学生,他们每次进门都会听到拉长声的“老二位”的称呼,一来二去,学生们就会了,调皮地在大街上也喊,在饭店里也喊,并用这个雅号来指代饺子馆了。时间一长,“老二位”的名称传得越来越广,大哥索性就把字号改为“老二位”。
“老二位”的声誉,当然不是只靠这个别致的字号,而是靠他的牛肉蒸饺。“老二位”蒸饺之所以人人称道,自有它的缘由。
1、讲究材料。
“老二位”饺子必得用一等好牛肉,每天现钱现买“手指肉”。即买肉时,手指到哪里,就割哪里。专要鲜嫩的上等肉,专用“王家香油房”的小磨香油,香味纯正;专用自家做的大酱,要存放三年的才能用,就连搅馅的水,都是兑好作料的花椒水。

2、讲究包法。
“老二位”饺子是真正的清真美味,馅大皮薄,不像别的饺子一连捏多个褶,而是不打褶,只捏三下 。饺子包出来呈三角形,煞是好看。

3、讲究卖法。
“老二位”从来不蒸好饺子等顾客,而是顾客进门现要现蒸,现揭屉现吃。一屉刚出笼的饺子没等端上桌,远远的便觉得香味扑鼻,待到眼前,饺子皮薄如透明纸,能看见里面红绿相间,热腾腾香气四溢,白润润个个玲珑。

由于材料好,包法好,卖法好,“老二位”蒸饺别具一格;大馅薄皮,肉馅抱团,咬开一包汤;油大不腻,满口清香。
随着店小二的拉长声:“老二位来了,里面请!”你会喜滋滋走进店里,只见里面幽静整洁,墙上字画雅致,门庭高挂灯笼。木桌木凳,伊斯兰古朴装点,民风淳厚十足。
几十年来,“老二位”饭店一直买卖兴隆,盛名远播,顾客迎门。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旅游者,观赏完海岸风光,也总要尝尝“老二位”的蒸饺方能尽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