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谓“五恶见”

作者: d4bff06ea182 | 来源:发表于2019-02-07 12:36 被阅读124次
佛教所谓“五恶见”

恶见分为五种:曰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应当远离。  

      一、萨迦耶见:译曰身见,即我见我所见也,不知吾身为四大五蕴和合之假者。而计度实有我身(我见),又不知我身边之诸物,无一定之所有主,而计度实为我所有物(我所见),合此我见与我所见二者,则为身见。如此即使力避主观,自称客观者,孰知其所谓客观一观念,亦正为意识思维之主观也。

      二、边见,一旦有我身起我见之后,其我或计度为死后断绝者,或计度为死后亦常住不灭者。偏于断或常之一边,故名边见。不合中道。如执一元、二元、多元、唯心、唯物、唯神等,皆属于斯,何则?皆依有一体而立,有边际之可循也。

  三、邪见,以为世无可招结果之原因,亦无由原因而生之结果,故恶不足恐,善亦不足好,如此谬见,乃邪之最邪者,故付以邪之名。如肉体快乐之主张。以物质经济决定一切等,皆属于斯。

  四、见取见:即以我所见者为真,以为最胜,固执其所见,视其它一切皆非,一切斗争依之而起。

  五、戒禁取见,以非理非过之戒禁为始,取其他种种之行法,以之为生天之因或涅槃之道者。此中有二种:持牛戒或鸡戒等,以为生天之因,是曰非因计因之戒禁取见;修涂灰断食等种种之苦行,以为涅槃之道,是曰非道计道之戒禁取见。

佛教所谓“五恶见”

五恶见广讲:

( 一 ) 坏聚见 ( 萨迦耶见 )

所谓坏聚 :

坏,就是无常,聚,就是聚集 。

坏聚见是指我们的五蕴——即身心,我们对它们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它们构成了有一个真实不变具自性的我。

我们有身心的五蕴,在此之上标名为我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我们觉得我仅仅是个标鉴尚不能满足,还要把我看作是有自性的 ( 实在的 ) 。自性的意思是作胜义观察 ( 寻找真实性 ) 时有所得,有一种不依赖于其它因素的自性、自体。这个坏聚特别是指把自己的我看作是有自性的。

前面说无明有两种,一种是执人有自性 ( 人我执 ) ,一种是执法 ( 如五蕴 ) 有自性 ( 法我执 )。

人我执之中又有两种,执自己的我有自性就是这个坏聚见,另外一种是执其它有情有自性,它不是坏聚见。

执自我有自性是特别给我们造成麻烦的,它比执其它的人或法有自性产生的问题更大。

把自己身心执为有自性、真实、独立时就会产生一个坚实的核心,并用它来判断宇宙中的其它事物。由于有一个很强的“自我”,所以就要让“我”快乐,对于使“我”的快乐的事就要贪着,对于障碍“我”快乐的东西就要反感,因为觉得自己最了不起,所以又有“我”慢,总之它带来了种种问题。

佛教所谓“五恶见”

坏聚见之中又分:我执和我所执两种。

我执所执的“我”是一个【能作者】——吃饭、睡觉、工作、走路、思考等等的我。

关于什么是我所执有许多辨析,我觉得最有道理的说法是我所执,所执着的我所是拥有东西的我。

所以,当这些在自己心中生起时,应当要认识它们。有一个办法是在内心产生很强的感情时,自己能很清楚地看到它,比如别人的言辞侵犯了自己、别人不同意自己的意见、产生贪着得意洋洋时,“我”的感觉会强烈地生起。另外,当自己的财物受到威胁时,我所 ( 我的 ) 的感受会非常强,比如:“这是‘我’的自行车。”在公共汽车上时:“这是‘我’的座位。”这时不要太关注自行车和座位,而是应该观察拥有这些的我所 ( 我的 ) 是如何显现的。

佛教所谓“五恶见”

( 二 ) 边执见

边执见是在坏聚见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因为有了坏聚见就有一个实在的我,于是针对这个我,边执见使我们或堕于常边,或堕于断边,就是执这个感受很强的“我”死后或仍将持续下去,或彻底灭亡。

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确有这种感受,有时我们想到死时,觉得自己死后仍然会存在,“我”仍会漂流下去,好象有个永恒的“我”。有时我们的感受与此相反,有时我们想到死时会很害怕,觉得自己会消失、不复存在,或者想:“死时什么事会发生在我身上?”这就是两种边执见。

佛教所谓“五恶见”

( 三 ) 见取见

第三种见取是把恶见执为最上的见解。

比如,当我们回过来看前面所说的两种见时,认为这些观念很不错或是最好的。这样一下就把问题搞得更混杂,因为不但有恶见,而且把它们看作是最好的。 例如不信因果报应!例如唯物唯心!

( 四 ) 戒禁取见

第四种戒禁取见是对于戒律和禁行以及什么才是解脱道的错误见解。典藉中描述戒禁取时会给出奇怪的例子。

比如,印度有这样一种宗派,他们相信如果人跳到三叉戟上,并且使中股从头顶中间戳出,则能获得解脱。我们可能没有这些见解,但是我们持有其它的在社会中常见的戒禁取。 例如,认为必须有钱才能幸福!

比如,在西方有这样一个大问题:有些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密宗行者,所以可以恣意饮酒或与任何人发生性关系。我听说有的师长喝醉了酒来讲法,还自以为是密宗大行者。这是因为他们对密宗戒有错误的认识。

在美国有种报刊专门讲所谓“新时代”,它的内容是那些新出现的宗教,里面有一种称作“业果疗法”的,其方法是求诊者去见那些所谓有神通的人,他们自称能观察宿世因果、找出今生的问题在先前世的根源,由此而彻底根治问题,而这些治疗师则借此谋利。

我想在中国也有类似的事,我在新加坡有个人给我打电话,并且对他经历的事表示了很大的不快。他说他去见了一个“有神通的人”,那人说他会发生很多问题,并且他只要用一个护身符就可以避灾,这护身符花去了他二百元。但他用了以后并没有消除问题,于是又请那人见他妻子,那人又大说了一通,并且说他妻子也需要护身符,但是价格却更高。因此他打电话来问我那位“有神通人”所说的是否是真的。

所以,我们周围弥漫着许多错误的观念。另一种观念是只要供养护法、地方神或精灵,他们就会解决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或者,以为通过禁食、虐待身体等极端的苦行就可以消除贪欲。

有时我们看到社会中所存在的戒禁取会感到好笑,想怎样会有人相信这些?但是说戒禁取的目的不是为了嘲笑别人,而是要让我们观察自心,看一看自己有什么戒禁取。

佛教所谓“五恶见”

( 五 ) 邪见

邪见所针对的也是一些重大的问题。有邪见时内心顽固、偏执、不相信人,也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比如,认为没有前后世,死后什么也没有,这是许多 ( 并非所有 ) 科学家所持的见解,他们采取了一种简化的观点,认为只有物质器官——脑是存在的,心理状态只是脑的功能,物质器官脑死后就没有心识了。他们认为所有心理行为只是原子、分子和电化学的反应,他们认为只有物质是存在,如果不是质 ( 色 ) 即不能依靠感官来看到或接触则是不存在的。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认为脑的电化学反应中止后就没有心理行为,所以不可能有后世。

这是一种严重的邪见!!

但是也很难使一些科学家消除这一观念,心识存在的证据很难使他们信服。

我觉得我们所要做的是观察自己的体验,体会到情绪、认知和感受不是原子和分子,它们虽然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但是细胞、原子和分子不会有感受或感情。所以,我认为通过观察自己的体验,我们就可以肯定心识的存在,由于科学家只承认仪器所测量的数据,而这些仪器不能测量心,所以这种证明方法很难使他们信服。

佛教所谓“五恶见”

我花时间来讲这些有几个原因,

第一是要让我们看一看自己内心有没有否定前后世的想法,是不是同意科学家的论点。

第二个原因是若想在现代社会弘扬佛法,我们必须与大学与新学科的学者进行对话,并回答科学的挑战,这样,佛教作为一种受尊重的宗教才能在受科学熏陶的社会中立足。

西藏寺院中僧人们所学的经典里,所破除的邪见是十五个世纪前的人所持有的,而现在的人很少有那些观点,权威人士说现在应该更新僧教育,学习现代哲学和科学,佛教应该能破除现代哲学和科学中的邪见。

我们从基督教史中可以吸取很多教训。在十六、十七世纪欧洲改革时期,科学逐渐盛行,基督教所持的态度是:“科学是错的,我们是对的。”所以他们并没有试图与科学进行对话、辩论,或者用逻辑来证明他们自己的观点,而是说:“科学是错的,必须信仰《圣经》的说法。”

因为这个缘故,许多人对基督教失去了信心。所以佛教不应该步他们的后尘,有的人说:“佛这样说,所以必须要相信,我们不会与科学家交流,他们是愚蠢、错误和无知的。”

我觉得如果我们采取这种方式,那么首先佛教作为一种教化,就难以在世界上得到弘传,其次这使我们更为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能进行对话并用理智和逻辑来分析。

佛教所谓“五恶见”

还有一种邪见是认为觉悟成佛是不可能的,佛法僧是不存在的。

现在有些人认为,人类的本性就是自私或邪恶的,这些是人的本性,它们是无法消除的,既有这种固执的观念后,就不可能相信成佛和三宝是存在的。

世上还有一种邪见就是:“因果是不存在的,戒律无足轻重,只要不被别人抓住,我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我们可能会有这种观念。

佛教所谓“五恶见”

静坐时,应该观察自己有没有这些邪见以及无明、疑等,可以举出许多自己或社会中 ( 尤其容易使自己受影响者 ) 所存在的例子,然后进行思考,用正理去破除。

我的一位上师说,最好的实验室在自己的心里,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实验室”里作研究。我们要观察自心,进行研究,找出这些烦恼。

——《释迦林大讲堂》

相关文章

  • 佛教所谓“五恶见”

    恶见分为五种:曰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应当远离。 一、萨迦耶见:译曰身见,即我见我所见也,不知...

  • 【以戒为师】(17)

    佛教律学入门 (17) 虚云法师著 二、别说犯戒过失(五) 1、犯淫戒的过失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

  • 五毒你沾了几个?

    佛教讲到的五毒“贪、嗔、痴、慢、疑佛教称“贪、嗔、痴、慢、恶”这五种情绪为五毒,认为这五种情绪是众生之“障”,一旦...

  • 布施

    现在是佛教所谓的末法时期,所以佛教界出现了很多荒唐的东西,也是在预料中的。现在的佛教界崇尚孝养父母,为善去恶,所以...

  • 白居易与鸟窠禅师

    这是一则宣扬佛教扬善抑恶思想的著名禅师机辩故事,记载于《五元灯会》,讲的是唐朝道林禅师传法至杭州,见秦望山有长松,...

  • 28.与黄勉之书【28.5-28.6】

    【28.5】来书云:“《大学》云:‘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所谓恶之云者,凡见恶臭,无处不恶,固无妨碍。至于好色,无...

  • 娑婆世界

    佛教说娑婆世界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世界。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 下面用一...

  • 所谓“恶”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温和地说:我这个人呀,一辈子不害人,不辈子不麻烦人。 可是呀,她去超市,第一步是趁售货员不注意...

  • 【以戒为师】(21)

    佛教律学入门 (21) 虚云法师著 (十)善见律:一切作诸恶法犯戒,无人不知,初作者护身神见之;次他心通天神知之,...

  • 解脱之道

    解脱之道: 亲证涅槃就是佛教所谓的解脱。所谓涅槃,就是苦的止息。所谓苦,五蕴就是苦。贪瞋痴就是五蕴生灭相续的因。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教所谓“五恶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gw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