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早上起来会做10分钟正念冥想,虽然在练习过程中,总是静不下来,思绪万千,大脑不停的思考今天还有什么没有做?我昨天还有什么做得不够好?引导的老师说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哪怕练习的过程中,没有一刻停息,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定的觉察,知道自己的思绪又开始游离了,慢慢地把它拉回来。
经过十几天的练习,发现自己慢慢变得更耐心更有同情心了,谁想到,今天周六跟宝贝在家,看他慢吞吞的,一下子破了功,情绪失控吼了他,还忍不住责备抱怨生气。
吼完以后又不免自责内疚,永澄老师之前说过,愤怒是期待控制却无法控制的无能。
我期待宝贝能安排好时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看他慢悠悠不着急,我就开始着急了,周六下午参加同学生日会,周日参加婚礼,这周要写3篇作文,画画,下周微二考试还没有复习,这些都需要时间消化。
探究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我自己没有安排好时间,报了各种班,很多功课没有完成,荼享公众号的文案,日更写作群,阅读计划,定制的家具要送上门,家里的东西还一点也没有整理。
很显然,我在情绪中内耗。
曾经看到一个比喻:
如果我们去爬山,经历了很多困难,此刻我们也刚到半山腰,而我们的目的地却在山顶,遥望山顶,有些人开始恐惧,既渴望快速到达,同时又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到达。
还会抱怨自己问什么爬的那么慢?为什么不如别人快?越想越觉得沮丧、焦虑,愤怒。
带着糟糕的心情让自己更加有气无力,步履艰难。
而另外一些人同样处于现在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到达山顶还需要一些时间和勇气,很能理解自己为什么此刻才到这里,没有抱怨没有自责,知识想怎样做能让自己早点到达山顶?是不是给自己补充一些能量,充实自己,还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装备,让行动更轻松?
很显然,后一种人能更早到达目的地。
从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中不难发现,第二种人在遇到障碍时能更好的同理自己,接纳自己并且接纳当前的状况,哪怕状况并不是很理想。
不抱怨、不自责,没有情绪内耗,且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理想。
我现在的状态就是第一种人,对自己有很多期待,又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做得不够好,陷入失望和愤怒的情绪中。
好在最近对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觉察,经后出现这种感受的时候我可以尝试一下几种方法:
1、放弃抵抗,不去排斥那些不好的感受
因为感受本身没有问题,就像感冒伴随鼻塞,花很到功夫治疗鼻塞是无效的,反而会增加挫败感,那么放弃他,去觉察这些不好的感受背后有怎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