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而篇第一

学而篇第一

作者: 须弥儿 | 来源:发表于2016-06-24 22:06 被阅读0次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哩。”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将‘无谄’视为原点,‘贫而谄’就是负轴,子贡所言贫穷时不巴结奉承就是一种归零的状态,这已属难得。而孔夫子却进一步指出可以做得更好——安贫乐道,即由原点出发指向正轴,这无疑又上升到另一境界。富而无骄,同理。要维持原点的状态,就需要自我克制,似乎要时刻防范着自己跌向消极的一端,这是对自己设置的一层限制。而身处贫穷却乐于道,在我看来是一种很稳定的状态,也是一种很放松的状态,只涉及程度的深浅,无需担心质的劣化。既然都能做到贫而不谄,为何不进一步做到‘贫而乐’呢!联想到生活中我们往往能遵守基本的礼貌,他人求助时会伸出援手,但在他人尚未言明就主动帮助的次数就要大打折扣了,我们助人,但却并非‘乐于助人’。

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向先生请教,并能在先生指点后举一反三,无疑是真正理解了这一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做学问也要不断深入。所以,道德需要提升,学问需要巩固深化。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不琢,不成器,人同玉一样,只要经历不断地琢磨,才能实现自我提升,雕琢成一块美玉。

相关文章

  • 学而篇第一

    子曰:"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开篇第一...

  • 学而篇第一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

  • 学而篇第一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 ...

  • 学而篇第一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急;急的是我不了解别人。” 无法知晓...

  • 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这三句话有些像他对人生的总结,...

  • 学而篇第一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所守的约言符合道义...

  • 学而篇第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作为论语开篇第一章第一节,开头的第一个字...

  • 学而篇第一

    中国人不必专门读了论语,只需道听途说,皆能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们喜欢这句话,正如人们在舌尖上还爱戴...

  • 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主要的理解为:学习,朋友,与人交...

  • 学而篇第一

    ———《论语》笔记 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篇第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zo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