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格拉底―助产术
有个叫苏格拉底的人,会不分地方场所向青少年提问,“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良善”之类的问题,其实他是刻意为之,他的这种做法也被叫做“助产术”,他通过连续的提问,让被提问者内心的真实想法慢慢浮现,让原本不理解的事也渐渐的明白。
苏格拉底的连续提问就是哲学思考,他认为人类最重要的是灵魂,只要好好琢磨、修炼灵魂就能变成“美好的人”“良善的人”。但是历史是惊人的相识,从古到今,多数人都认定只有获得财富、名誉和权利,才能成为“美好的人”“善良的人”,其实这种想法可能只是一种偏执而已。人在“坚守某种信念”时,就会变得“一厢情愿”,而在很多情况下,“执念”等于“无知”。
对于我们平常视为理所当然的常识,冷不防的丢出一个新论点,就是“助产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的“执念”会被瓦解打破,思想会变得混乱,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但无所谓,因为通过思辩,你的思想已经比之前更有深度了。
发现自己倒是喜欢提问、打破、再思考、再打破,所以有些事情做起来犹豫不决,但真的决定好了,一定是有一定思考的深度和成熟的考虑,想想这也不是个坏毛病。
2.柏拉图―理型论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认为,“真实,存在于超越现实世界的地方。”在柏拉图看来,从任何人的立场出发,在理型界里“真实”都是存在的。比如,偷盗行为是好是坏,只要用理型去分析,就一清二楚(用善的理型去看,偷盗是恶的)。
用现代人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来解释柏拉图理论就是:“世界上充满了眼睛可见、耳朵能听、皮肤可感的各种事物。而在这个世界的深处,存在着某种其他形式的真实。”
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先天存在的,人出生前都知道理型的存在,当我们学习语言、数字时,就会参照理型的法则,帮我们“忆起”,用神话的形式来说明“忆起”这个概念。认为每个人的灵魂原本都在天上(理型)界观看着理型,因诞生人间,被封闭于身体内,但是灵魂依旧保有回归天上的自愿,被叫作“厄洛斯”,指不断追求理型(理想的、完全之物)的“纯爱”。
柏拉图的思想,在于追求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理想。为什么画不出完美的三角形?因为即使在脑海中想象着完美的理想图形,实际画出来的线条,也凹凸不平不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