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都诗话(二)

作者: 吴小鸥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11:15 被阅读62次

序   吾所知甚少,有求之不解之书,有读之不详之文。瓜农说书,权当消暑;庖丁唱曲,聊为喷饭。而文盲似我评诗,便如乞儿论祚,实属不伦。然感有所发,如鸡骨在口,不吐不快!心有他分,骥不称力,接篇续笺,得之非易,皆于枕上厕上成之。

        前几日所发十五则诗话,得诗友厚爱,故又续推十则。惟愿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6、先有第一流之时代,后有第一流之诗人也!唐宋之际,政治昌明,诗律渐备,大家迭出。崖山之后,非独亡赵宋也,亦亡第一流之诗人也!(本则所论“第一流”,盖以正体七律而言,至于金朝绝句圣手元好问,难归此列。)

17、明清鼎革之际,诗家辈出,佳作纷呈,何故?盖汉族之政,或败于匈奴,或丧于蒙古,皆以其力不逮,灭后心服也,而建州女真以区区数十万之众,乘明季之乱,遂窃国柄,士子所以蕴怒于笔端者,以其心不服也;金辽易代,不分层级,蒙元当国,不变服饰,而满清毁人发式、坏人衣冠,诗人所以激于义愤者,诚不耻也!钱宾四先生云“倍有生色”,足可证之。

18、阮籍、杜甫、李商隐、黄庭坚、吴梅村,诚杜门五君子也!杜甫可谓正大博雅矣!其余四人,质朴则为阮籍,多情则为义山,气硬则为山谷,体柔则为梅村。五者虽奇正有变,而要义在乎“悲、情”二字也!

19、出于唐宋,物、情皆今人风貌也;入于唐宋,规、矩皆合于古礼也。将之用兵,不过奇正;文之遣字,无外古今。

20、诗家不必不入世,须用其达也。入世既深,始见人情之伪;出世其后,方灼物利之虚。世俗既厌,贵乎文章。雪芹之练词,松龄之利语,文之达也;乐天之豁然,东坡之疏旷,诗之达也。

21、写诗贵破格、贵创新。思想不颠覆,则写作无价值;手法不出新,则写作无意义。

22、诗贵乎雅。或自铸伟词,或兼收他美,总须致醇厚之佳境也。诗切忌用俗语,否则与莲花落无异。今人多用自话,不知有元典,无异于以手电筒照海棠于墙纸上,终不似以烛火照于廊柱间古朴浑圆也。

23、诗须雅也。诗之诸体,惟七言律诗至正至雅。古人求之之方有三:一曰分韵,即尾韵也;二曰限音,即平仄也;三曰匀骨,即对仗也。作正式之篇,尽酬答之词,舍七律而何为也?七绝似甜点,五律似羹汤,七律似盘菜,未有不进盘菜而可为正席者也!

24、诗人之贵,在乎诗心。诗人之纯善者,十之八九。人无诗心不可交,无诗心者亦断无佳作。

25、太史公之史,子美之诗,后主之词,雪芹之书,尼采之文,得无以血泪写之乎?以血泪得之,须以血泪读之,故开悟之境,多在窘途;达诗之旨,尽在蓬门。

相关文章

  • 鸢都诗话(二)

    序 吾所知甚少,有求之不解之书,有读之不详之文。瓜农说书,权当消暑;庖丁唱曲,聊为喷饭。而文盲似我评诗,便如乞儿...

  • 鸢都诗话(五)

    37、律诗之佳者,如常山之蛇,击其首而尾应,击其尾而首应,击其中腹而首尾俱应! 38、陶令之诗,乃在一“真”字。“...

  • 鸢都诗话(四)

    序 吾粗览历朝诗话词话,言词章之美者多,论各家长短者细,而论作诗之法者少,吾今日所列六则多论及律诗之创作也!虽...

  • 鸢都诗话(三)

    序 阎崇年谓,吾治明清史,有欲与我论道者条件有三,一须明清史专业,二须博士学位,三须有研究方向,否则层次不同,无...

  • 鸢都诗话十五则

    序 中国诗学历史悠久,不仅名作纷呈,诗论更是层出不穷。我于此篇所列,是我近年来写诗的体会,套用古人“诗话”二字,...

  • 鸢都(其二)

    奎文门下白浪流, 泰华城中万人游。 短时三载将逝矣, 游子踌躇去与留。

  • 鸢都

    寒亭民艺杨家出, 朽稿雅拙绘色朱。 万千商客集埠满, 满目画俗祈福安。

  • 鸢都

    潍坊,古称“潍州”、“潍县”,又名“鸢都”,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山东省下辖地级市,与青岛、日照、淄博、烟台、临沂等...

  • 颂鸢都

    2017级 历史文化学院 马晓露 《潍县竹枝词》中写道: 绕廊良田万千顷,大都归并富豪家。 ...

  • 鸢都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鸢都诗话(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pw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