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老子》
生活·《老子》——2、“人际”交往中的“礼”与“仪”

生活·《老子》——2、“人际”交往中的“礼”与“仪”

作者: 自强之声 | 来源:发表于2019-02-06 06:44 被阅读5次

“人际”交往中的“礼”与“仪”

——人际交往中的“道生一”

礼:礼节,仪:仪式。人际,怎么定义?请问:子、女(单人)与母、父之间,算不算“人际”——当然算。不但算,而且是。子、女与母之间的二人世界,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有句话说“一个好的女人,旺三代:自己、上代、下代。”就是这个意思。)

1、先称呼,(稍停顿)再说话。(先引起对方注意,确认对方知道、并同意“听你说”时,再说)。

2、长辈叫,听到了,要先吱声(表明:“我,已经听到”),并尽可能迅即到长辈面前(听候吩咐)。

3、双手,递物、接物。

4、 “出必面,返必告。”——《弟子规》

5、自理:孩子能做的事,尽可能,要让他,自己做。让孩子动与作,就是让他动脑筋、成长。不让孩子做(事),就等于变相剥夺了动脑筋(思考)、成长的权力。6岁前,生活能自理;6~9岁,学习能自理,——这就是一个后续能比较顺利成长的孩子,一个能够“独立生存”的国民“地球村村民”。

6、自主:孩子的事,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7、自律:自我约束(不能做)、自我克制(忍住)、自我规劝(自己说服自己)。《老子》的“少私寡欲”,儒家的“慎独”,佛家的“八戒”……在此点上,具有“不约而同”的一致性。古今的一切贪、腐,均在于缺乏自律(不能腐)与他律“不敢腐”。

8、两观、三观与五观

中国的成年人,好说三观: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事实上,人,从生到死,形影不离的还有两观——得失观(《德道经》第一章论德,31不积,5章中和·损益观,7章立戒),生死观(《德道经》77章尽己,13章生死)

相关文章

  • 生活·《老子》——2、“人际”交往中的“礼”与“仪”

    “人际”交往中的“礼”与“仪” ——人际交往中的“道生一” 礼:礼节,仪:仪式。人际,怎么定义?请问:子、女(单人...

  • 自知者明

    老子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人际交往中,他人就是自我的一面镜子。通过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交往中,通过他人对自己的...

  • 《社交礼仪》

    001什么是礼仪 孔子说: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也要尊重自己。而“仪”则是恰当表示尊重的具体形式...

  • 关于礼仪的基础(笔记)

    礼的三层含义:制度、规范、尊重他人 礼貌(无形)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与恭敬的态度 礼节(...

  • 【听课笔记】社交礼仪笔记

    1.礼,仪,字面需分开理解,实践认知: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个人行为习惯; 2.礼仪讲对他人的尊重,让你的交往对象舒...

  • 第十一讲 老子智慧与人际交往中的定位

    第十一讲 老子智慧与人际交往中的定位 定位中的“处下”(1)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老子的又一种人际关系中的智慧,就是...

  • 语文中的交往之礼

    语文中的交往之礼 人际交往之礼分为以下三个小方面: 第一,待人接物之礼。 《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在约定好的时间内没...

  • 养育女孩——读书笔记

    2、2~5岁:培养探索的欲望; 3、5~10岁:如何与别人交往,交往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选择朋友; 4、10~...

  • 人际交往中有哪些潜规则是你必须知道的?

    有哪些人际交往中的潜规则是很有必要知道的? 1、人际交往中且记人后说人坏话,人前百般讨好。 2、人际交往中要做到真...

  • 好的人际关系

    我认为,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人际交往,因为人际关系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人际交往能力不是一天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老子》——2、“人际”交往中的“礼”与“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ub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