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南怀瑾老师讲述文章国学佛、儒、道专题
【南怀瑾老师】常胜之道是柔,凡事退一步,最后成功的是自己

【南怀瑾老师】常胜之道是柔,凡事退一步,最后成功的是自己

作者: 传承网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14:14 被阅读13次

常胜之道是柔,凡事退一步,最后成功的是自己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

因此他告诉我们一个大的人生哲学,这个宇宙间有一个真理,“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有永远是成功的,有永远是失败的。“常胜之道曰柔”,柔是常胜之道,谦虚也就是至柔,做人脾气好也是柔;“常不胜之道曰强”,自己好强、好胜,希望永远出人头地,就是不常胜之道。你们看人生,有很多人个性至强,总想出人头地,就凭这个个性做法就完了。所以常胜之道是柔,自认为一切不如人,一切退一步,最后成功是自己。所以“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用刚与用柔,一般人容易了解,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了解。这两种是智慧的境界,一般人没有这样高的智慧,所以不知道。

我们中国的上古文化,老祖宗的传统,“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强就是强,什么叫强?强人、英雄之类的人,总要在不如自己者之前抢先出头。“柔先出于己者”,所谓柔,自己觉得很普通,没有超人之处,就是谦虚、不抢先。“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者则殆矣”,自觉高明、抢在前头的人,遇到比他强的人就危险了。“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处处让人在前,知道谦虚,他自己的危险也就不存在了。

“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这是什么道理呢?一个人自己能谦虚、保持柔,一切不强先出人头地。“若徒”,徒就是空的意思,不是徒弟的意思。“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他说这样就是能力不够也会制胜,也能担当天下事。

所以我常说,傲慢的人,他根本就是自卑,不自卑的人不会傲慢,因为自卑的人晓得自己没有什么,又深怕你看我不起,故而傲慢。自己很充实的人,你看得起我也好,看不起我也好,因为他心里没有你也没有我,他看天下人就是黑压压的一堆,他不管这些。所以凡是傲慢的人都是可怜人,都有自卑感,因为有自卑感,反过来他就傲慢,他不懂人生,就是这个道理。

《列子臆说》

清朝有一个名士叫郑板桥,他就常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内心要绝对的聪明,外边要假装糊涂。尤其是家庭夫妇之间,彼此有点不到的事,要装作没有看见。这就是由聪明转入糊涂,这也是最高的修养。

郑板桥接着又说:“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个福报并不是指信宗教、作点好事或求来生享福的福报,而是为了自己一生心境上平安的福报。我们刚才说到玩神通、玩聪明的人,结局都不太好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能由聪明转入糊涂之故。

《易经系传别讲》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是春秋时代卫国很有名的大夫,姓姬宁氏,名俞,武是他的谥号。经历卫国两代的变动,由卫文公到卫成公,两朝代完全不同,宁武子却安然地做卫国的两朝元老。“邦有道则知”,这个邦就是古时国家的别称,国家政治上了正轨,他的智慧、能力、才具发挥出来,了不起!可是后来到了卫成公的时候,政治、社会,一切都非常混乱,情况险恶,他还在朝,也参加了这个政治,可是他在“邦无道”的时候,却表现得愚蠢鲁钝,好像什么都很无知。但从历史上看出他并不笨,他对于当时的政权、社会,在无形之中,局外人看不见的情形下,在努力挽救。表面上好像他碌碌无能,没有什么表现,可是他对于国家、社会真的做了事。所以孔子给他下了一个断语:“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他说宁武子那种聪明才智的表现,有的人还可做得到,但处于乱世那种愚笨的表演,就难以学到了。

人们到了社会历史发生变动的时候,尤其是古代帝王政权变乱时,在前一个君王手上,充分表现了政治才能的人,本来是很容易遭忌的。这是政治上千古以来不移的定例。何以如此?有点莫名其妙的,也许是人类心理的通病,能干了会有人妒忌的。为什么妒忌?只能说是人类天生的劣根性,我们必须以学问、道德来消磨它。这种妒忌心理,到了事业或利害相对的时候,就忌刻别人。所以学问之道,就要了解自己的心理,把这些罪恶的心理,消磨了、转化了,那才是真正“仁道”之“仁”。所以孔子说到宁武子,当初他的才能表现得那么高,应该遭人家的妒忌;但是到了变乱的时候,他表现很碌碌无能,没人打击他,也没有人仇恨他,这一点修养是别人做不到的。人在得意时,聪明才智很容易露锋芒;“其知可及也”,这点大家还可以做得到。但是朴实无华、老实平淡、笨笨无能的样子,“其愚不可及也”,这就很难做到了。

这里我们就想到清朝名士郑板桥,说过几句很了不起的话:“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绝顶聪明的人,不是故意装糊涂,而是把自己聪明的锋芒收敛起来,而转进糊涂,这就更难了。下一句话说待人接物,遇事退一步,把利益权位都让给人家,心里很舒服,并不希望人家事后报答,只要当时心里舒服就好。这也是孔子说宁武子的“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的另一引申。

《论语别裁》

相关文章

  • 【南怀瑾老师】常胜之道是柔,凡事退一步,最后成功的是自己

    常胜之道是柔,凡事退一步,最后成功的是自己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

  • 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

  • 《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

    老子——处事之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道德经》最后一句。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于是...

  • 12-27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

    南怀瑾老师的演讲《如何转变气质》 真正的修行,最后就是一个路子:行愿。什么叫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 什么是...

  • 坚持,是成功之道

    人生的路上,总是充满了各种不可预测,就像你自己都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刻遇到什么样的人或事,也许起源于一个人,也许...

  • 刚日读经1——解题

    南怀瑾老师讲过一副对联:“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教我们怎么读书。 “刚日读经”,刚日是精神特别好、思想特别清明的时...

  • 踏实

    在人生迷茫的时候又想起南怀瑾老师。原来读书是如此重要。人能够清醒的面对未来是重要的。想起南怀瑾老师内心...

  • 南怀瑾老师开示:养生之道

    南怀瑾老师开示:养生之道 时间:2014-05-28来源:作者: 南公怀瑾老师开示: 为什么打坐要盖腿呢?因为我们...

  • 【南怀瑾老师】管仲的养生之道

    管仲的养生之道 本文摘录自 《列子臆说》 【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管夷吾曰:“肆之而已,勿壅勿阏。”晏平仲曰: “...

  • 【南怀瑾老师】孟子的养心修身之道

    孟子的养心修身之道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老师】常胜之道是柔,凡事退一步,最后成功的是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pr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