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跟着佛陀一起出家,后来恶心破坏僧团,甚至企图谋害佛陀,可谓罪大恶极,是僧团中的第一大恶人。
然而我们很少知道的是,提婆达多刚刚出家的时候,那形象也是光辉伟大的。据佛典记载,提婆达多刚出家时,很受信众拥戴,僧团中的大佬也对他赞誉有加。比如尊者舍利弗等人就常常向信众赞叹说,提婆达多出身大姓名族,聪明智慧,神力雄武,更重要的是,他长得特别帅——跟佛陀一样的相好庄严。所以,提婆达多也渐渐人气增长,汇集了大批徒众。
于是,提婆达多“膨胀”了。他开始想方设法破坏释迦牟尼佛的僧团,到处制造谣言和恶性事件,在僧团中制造恐怖气氛,引起斗争分裂,还扬言夺取释迦牟尼佛在僧团中的领袖地位。这样一来,一个早先的英明帅气的善知识的形象就被彻底颠覆了。同时,也引出了一个重大问题,让舍利弗尊者等人犯了难。
刚才说了,舍利弗尊者曾经极力赞扬提婆达多,可是如今提婆达多的种种表现,实在不能令人恭维,甚至是令人义愤难平了。所以,舍利弗就面临应该怎么对外解释的问题。当释迦佛要求他,要向僧团和白衣信众揭露提婆达多罪行的时候,舍利弗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以前我曾经赞叹过提婆达多,现在又要揭露他,这种前后矛盾的情形,我该怎么处理呢?
这时佛陀问舍利弗:“你以前赞叹提婆达多,说的都是实情吗?”舍利弗说:“都是实情。”佛又问:“提婆达多现在作恶,是不是实情?”舍利弗说:“也是实情。”佛说:“那么,你就要带领你的徒众到王舍城的大街小巷中,明白的告诉大众,提婆达多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他又变成了什么样子。现在的提婆达多及其弟子,其所作所为只代表他们自己,不能代表佛法僧三宝。”

我最初看到这样的记载时,内心是感觉新鲜的。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是要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长者有了错误,或者僧团组织出了问题,是应该悄悄地掩盖起来,慢慢的内部消化的,至少不应该大张旗鼓的去宣传,更不应该在大庭广众之中,尤其不能对白衣说,僧团里出了大坏蛋,某某长老当初走了眼……这多没面子啊?
然而在佛典中,我们看到佛陀和他的圣弟子们却是另外的做法:勇敢揭露内部的丑恶现象,及时的把丑闻与僧团群体做切割,维护三宝的正面形象,引领广大白衣信众正确看待一切现象。这样的做法,是不是特别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呢?
【备注】本文所述内容根据季羡林《季羡林谈佛》一书引用的佛典资料整理而成。这段史实在南传典籍、存世的梵文典籍、汉传多种律典中均有记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