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先生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因为我国人名字惯为三字,所以将“河”复补。先生幼习古文,做文言文,童子功扎实,说起诗经游刃有余。然而生逢乱世,在青年时期遭遇文革之乱,诗歌《草木篇》被批斗。先生接受改造,荒废了20余年青壮时光,想来都心有余悸。幸而不同于在文革中屡屡丧生的知识分子和骨干,先生足够幸运,也足够坚强。文革后平反,先生才于1985年开始专职从事写作。
诗经渊源
从古至今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能够传承并为世人所传诵熟知的,都是经典都是珍品。在绪论里,先生就提到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皇帝不允许民众有自己的思想,要把他们训练成莽夫和傀儡,只知效忠而无任何反抗的愚民。
这一浩劫对许多文化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但却并没有阻挡经典的传播。于《诗经》而言,它被人背诵,印刻于人的记忆中,累世而不衰,可见其影响力与生命力。汉朝经过收集编纂,最好的版本是毛亨记忆的,所以它也叫毛诗,用作教化万民,又贯之以经。
先生讲诗
《流沙河讲诗经》是属于讲解性质的,对背景以及情境的描述以及剖析比较透彻,也比较有趣,不会教条化读起来无聊。《诗经》有305首,先生选取了其中诗味浓厚,比较浅显短小的篇章,共计81篇。其中有很多解释是跳脱出原有的经典框架,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毕竟,注疏诗经,解读经典,甚而去考据的书籍文章并不少,如何解读,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都是可以的。先生讲诗经,一般会先说明这首诗的情境,是在什么情况下书写的,表达了何种感情。开门见山,直达主题,语言浅显易懂不啰嗦。而后便是对诗句一段一段进行详细讲解,从字形字义开始,穿插着古代文化风俗知识,特别长知识。举个例子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以召南·摽有梅为例,先生对这首诗的解读就与大众版本不同。“摽”通俗读音为biào,先生幼年读书,老师教习的 “摽”读音为piăo,先生经过思考研究,觉得应该是“抛”的通假字,这就是三个版本了。然而先生也有依据,正如我们熟悉的,潘安因英俊貌美,马车行街,女子为表达爱意抛丟瓜果,往往满载而归,而此处的摽有梅也可以这么理解,是女子向男子表达爱意。这种解释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不禁莞尔,浮想联翩。不过大众版的解释也很美,用掉落的梅子比拟不断流逝的青春,也符合传统文化里珍惜青春,渴望爱情的主题。年代久远,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古人好像天生被传统礼教束缚,不得自由,其实不然。人类从野兽进化为远古人文明人都是有过程的,在封建统治还没有那么森严的时代,民风相当剽悍,也相当自由奔放。因此古代风俗中,女子向男子大胆示爱并不少见,《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说的就是这个风俗。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孔子老先生乃叔梁纥与颜徵在“野合”而生,由此可见一斑。先生对这个风俗也进行了解说,并且附加了近代的例子,观之则明了于心。先生在诗歌方面颇有建树,所以诗经的很多古音押韵的,也都会注明,如“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三”在古音中念shen,是与“今”押韵的。很多我们不理解的韵律韵脚,经过先生的一点拨,就恍然大悟了。然而有一点需注意的是,与人交流不要纠结于一字一音的细碎。先生很多的读音与大众版并不同,有自己的理解,也有旧时的版本,不可鄙视别人,也不可尽信书,选取一个自己更认可的版本就好,并无对错之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