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太阴病之主证:腹满,吐,食不下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太阴病之主证:腹满,吐,食不下

作者: 江南_ac34 | 来源:发表于2020-06-13 22:37 被阅读0次

二八七、“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若下之,必胸下结鞭,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脾主腹,肚子肿大,脾有问题。脾又主湿,腹里湿很盛时,也是脾有问题,水肿,脾喜燥恶湿。

当病从少阳进入脾时,脾有问题时无法把湿代谢掉,湿累积在脾里造成脾肿大,肚子也大,脾顶到胃会吐,“食不下”。脾管饿,胰管味道。误攻下,湿往下走,肚子更难过。

太阴病的主证:腹满,吐,食不下。

二八八、“大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脾又主四肢、主肌肉,脾有问题湿很盛时,肌肉腠理间新的津液无法取代旧的津液,平时运动少时会肌肉酸痛,适当的运动流汗会让新的津液取代旧的津液,流汗即在调津,“中风”是伤到肌肉了。

流汗调津

阴证摸脉时,若脉越来越小代表病在往里走。“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代表阳气要回头了,快要好了。中风当然可以开桂枝汤,但去不了湿,加等量的白术茯苓(3钱)即可。

二八九、“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时。

太阴病会恢复必在半夜好起来,真正的太阴时辰是丑未,一般感觉饿的时候是丑时,半夜一点到三点。

相关文章

  •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太阴病之主证:腹满,吐,食不下

    二八七、“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若下之,必胸下结鞭,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脾主腹,肚子肿大,脾有问题。脾...

  • 6.28.四逆汤

    治太阴病,自利,腹自痛,腹满而吐,食不下,脉沉而微。 此治太阴脾土病之法也。脾乃阴脏,阴中阳足,则脾经上升,与胃经...

  •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乡野拾遗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

  • 2020-06-22

    太阴病,是里阴,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的虚寒证,脾胃虚寒,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宜温补,不可下之。 少...

  • 随笔(二一八)

    学习《伤寒论》273条 (原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译文)太...

  • 太阴篇总结

    一、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 二、太阴本证:四逆辈 1、四逆汤...

  • 三阴总结

    一、提纲 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表) 2、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

  • 六经辨证之太阴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虚寒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四逆汤承气汤证治推论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四逆汤承气汤证治推论 1.四逆汤: 四逆汤临床表现:治太阴病,自利,腹自痛,腹满而吐,食不下,脉...

  • 太阴开篇及伤寒例之太阴

    1、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 2、感冒得了之后流鼻水,打喷嚏发烧,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太阴病之主证:腹满,吐,食不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nn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