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七、“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若下之,必胸下结鞭,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脾主腹,肚子肿大,脾有问题。脾又主湿,腹里湿很盛时,也是脾有问题,水肿,脾喜燥恶湿。
当病从少阳进入脾时,脾有问题时无法把湿代谢掉,湿累积在脾里造成脾肿大,肚子也大,脾顶到胃会吐,“食不下”。脾管饿,胰管味道。误攻下,湿往下走,肚子更难过。
太阴病的主证:腹满,吐,食不下。
二八八、“大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脾又主四肢、主肌肉,脾有问题湿很盛时,肌肉腠理间新的津液无法取代旧的津液,平时运动少时会肌肉酸痛,适当的运动流汗会让新的津液取代旧的津液,流汗即在调津,“中风”是伤到肌肉了。

阴证摸脉时,若脉越来越小代表病在往里走。“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代表阳气要回头了,快要好了。中风当然可以开桂枝汤,但去不了湿,加等量的白术茯苓(3钱)即可。
二八九、“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时。
太阴病会恢复必在半夜好起来,真正的太阴时辰是丑未,一般感觉饿的时候是丑时,半夜一点到三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