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家教育
育儿有挑战?这篇文章必看,必须看,必须收藏,必须转。

育儿有挑战?这篇文章必看,必须看,必须收藏,必须转。

作者: 女王小影与正面管教 | 来源:发表于2017-05-07 08:08 被阅读0次

应对孩子的挑战,有几个步骤。

挑战前的预防

挑战中的有的放矢

挑战后的及时复盘





挑战都有哪些姿势?


孩子因为“年龄、或者技能”,孩子们的挑战分为“适龄行为”、“因为技能不够”而产生的挑战行为。

比如说,宝宝的吃手行为,在无外力干涉的情况下,就是他的口欲期。

比如说,2/3岁的孩子,对东西的摆放有完美主义的要求,不可以有一个东西不按他的要求摆放,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这些都是孩子的“适龄行为”,而不是挑战行为。

因技能不够而产生的挑战行为就更多了。

比如孩子因为不满意而大哭大闹,如果没有外力干涉,孩子的大哭大闹不过就是情绪的正常发泄而已,是他们情绪控制技能还不够的结果,甚至也是孩子的适龄行为,因为孩子的理智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到了25岁,孩子的理智脑才能发育成熟。


还有因为孩子因为一些“错误”的信念,真正的挑战行为,这些行为千奇百怪,各种各样,但是都可以放在四种错误目的之下的挑战行为。

需求过度关注的行为:比如说孩子吃手因为家长反复纠正,他的正常的口欲期行为,就有可能变成“为了寻求关注”,只要吃手,他就会得到父母的各种关注,说教、贿赂、甚至责罚。但是“爱我就是关注我”,各种形式的关注都能让孩子得到关注。

寻求权力的行为:比如孩子因为吃手被家长反复纠正,他的正常的口欲期行为,变成了“寻求权力”的行为。父母不让他吃手,他偏偏吃手,以此来证明,孩子他自己可以不听父母的,他可以说了算。这时候,父母不管做什么,都不会让孩子停止吃手,因为手长在孩子的身上,最终还是孩子说了算。这种寻求权力,成人也有。

寻求报复:

如果吃手的孩子,长期被父母惩罚,他的正常的口欲期行为,就可以变成“报复”父母的手段。他知道父母的“软肋”,看不了他自己没羞没臊地吃手,于是孩子反而变本加厉,就是为了让父母挫败,让父母无奈和伤心难过。

显示能力不足:有的孩子,已经在和父母的反复战斗中,形成了吃手依赖,手已经不受他的控制,在有意识无意思地时候,孩子都会不自觉地把手放到嘴里。这时候,孩子的手已经不听自己的了。孩子在控制不吃手这件事情上已经战败,同时也放弃治疗了。他觉得自己技能不够而无可奈何。



挑战前的预防

此图是我的朋友北京正面管教导师杨潇所制作,转发请注明

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们需要什么呢?

孩子们需要无条件的爱,正确的接纳,恰当的指导,坚定的支持,可靠的关注。一旦缺乏,孩子们会感觉不好。正面管教说:“感觉好才能做得好”。感觉不好,自然做的不好。

所以家长提前的预防,需要给孩子们积极的关注,无条件的爱。

Ø无条件的爱:告诉孩子“妈妈好爱你,妈妈特别特别爱你。什么时候,妈妈都无条件地爱你。妈妈爱你,不是因为你特别乖、特别听话,或者是特别能干,妈妈爱你,就是因为你是妈妈的孩子,每个妈妈都是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的。”

被无条件的爱的孩子,有安全感,就不会过度寻求关注。

Ø正确的接纳:告诉孩子“你是一个慢慢长大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发个小脾气,出个小问题,犯个小错误,惹点儿小麻烦,都是很正常的事儿。小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妈妈到现在也会发脾气,做事情也会出错。这都没关系,这都很正常。这次出错了,下次我们慢慢调整。”

被正确的接纳的孩子,有安全感,做事情因为不担心出错,不寻求完美,反而能更加专注地享受过程,取得更好的结果。

Ø恰当的指导:不是告诉孩子“不要吃手”。就像我不能说:“你不要想象一只正在开屏的绿孔雀”一样,任何的“不语言”都是强化。可以告诉孩子,“感觉无聊的时候,咱们可以做什么忙起来呢?”做一个选择轮,引导孩子在无聊的时候,可以画画、可以吃酸奶、可以做手工、可以玩桌游。他的手忙起来了,自然就慢慢地忘记了吃手。

获得恰当指导的孩子,心里有根,做事情更放松。

Ø坚定的支持:告诉孩子,“宝贝,你可以自己洗澡,你忘了,四五岁的时候,你自己在温泉那里已经独立自己洗澡洗头了。”不是完全地溺爱孩子,给予他犯错的机会,给予他体验的时间,慢慢地等着他。同时,相信孩子。在她进行一种新的尝试的时候,提醒她曾经的成功经验。

有坚定的支持的孩子,内心更有力量。

Ø可靠的关注:不是告诉孩子“你真乖。”“你真棒。”“你真聪明,真厉害。”而是告诉孩子:“妈妈看见你今天自己穿好了上衣,自己提上了裤子,你在穿衣服这件事上独立了。”“妈妈看见你刷牙的时候,开始唱歌,看来你开始享受刷牙了。”“宝贝,你很困了,还是坚持做了公文数学题,你肯定为自己感到骄傲。”或者,“宝贝,妈妈谢谢你,在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把电视的声音调下了。”或者是“宝贝,妈妈看到你刚才特别难过特别伤心的时候,没有去和小朋友抢玩具,跑过来找妈妈哭一会儿,这也是很好的应对方式。难过了,找妈妈哭一会儿。”

得到可靠关注的孩子,更加自立自信。



挑战中的有的放矢


如果孩子出现了挑战行为,适龄行为、技能缺乏的挑战行为,我们所做的,就是等待,和陪伴,这时候是需要“陪着蜗牛散步”的精神。

那如果孩子出现了“求过度关注”“权力之争”“报复”“显示能力不够而弃疗”错误目的下的行为,那家长就要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积极应对了。

先判断孩子的挑战行为是哪一种。

同样是孩子吃手引起的挑战,

如果你感觉很烦恼,被打扰,甚至因为没有陪孩子而内疚的话,孩子的行为有可能是求关注。

如果你感觉很愤怒,被挑战,甚至想“一定让你看看我的厉害”,孩子的行为有可能是求权力。

如果你感到很伤心,难以置信,“这孩子怎么能这样对我呢?”孩子的行为有可能是报复。

如果你感到很无奈、无能为力,“怎么说这孩子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孩子可能因为认为自己无能而开始自暴自弃。

“一个有挑战行为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受到适当关注的孩子,是一个失去了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孩子。”

应对孩子的挑战,就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鼓励,帮助孩子找到正确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姿势和方式。



孩子求关注,给孩子积极有效的关注。

求关注的孩子就像是飞来飞去的苍蝇,怎么都赶不走。无效的养育应对方式,就像是赶苍蝇。“反复赶苍蝇”。这时候,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在不影响你的地方放一个糖水碗,这样苍蝇闻着甜味儿就飞走了。”针对求关注的孩子,也是这样。

芊芊常常在我做饭的时候,让我陪着她。于是,我就给她安排了“重要的工作”,剥蒜,挑豆子,打开煤气灶,削黄瓜皮儿,给她找她最爱看的动画片。

芊芊在我给学员们讲微课的时候,常常想凑过来听。我就把讲义给她,让她用彩笔涂上不同的颜色。

芊芊在我和琳洛特一起开会的时候,常常想来打招呼,即使她已经在画画,在看动画片,她还是很好奇妈妈在做什么。于是我就告诉琳,以及同学们,大家给她两分钟的时间,和她聊天。

然后被尊重的她,就会安安静静地在旁边看书,一个小时。

孩子求权力,给孩子行使权力的机会。

陷入权力之争,是两个人的事儿。“一个巴掌拍不响”,一旦和孩子陷入权力之争,就是啷个人的事儿。

“让他的风,无帆可吹。”优雅的退出战争,是终结战争的最好方式。

要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期望。承认孩子的权力,不争斗不让步。“看电视的时间到了,我们说好的看20分钟。你生气妈妈能理解,妈妈可以抱着你,你可以哭一会儿。”

让孩子积极地使用她的权力:“现在你来决定,咱们是去出去玩儿,还是去阳台玩蹦床”。

孩子感觉受伤,报复。

说狠话,打妈妈,报复妈妈的孩子,都是“受伤了的孩子”,希望通过伤害别人来以牙还牙。反正“没有人爱我”。

家长可以处理孩子受伤的感觉:“你说这样的话,是告诉妈妈,你感觉到了伤心,觉得被伤害了,你能和我谈谈吗?”

“妈妈很爱你,刚才做的事情让你感觉到了伤心,妈妈向你道歉。”

家长还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妈妈刚才也很难过,因为你说你不爱妈妈了。妈妈特别爱你,听到这样的话也很伤心。”

孩子失去信心,自我放弃,家长要鼓励鼓励再鼓励。

鼓励不是表扬,不是赞美,不是说“妈妈相信你,你一定可以。”

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倍感压力。也然并卵,并帮不到孩子。

真正的鼓励,是鼓励一点点的正面尝试。

“宝贝,今天的架子鼓课特别难,你听课听得太辛苦了,虽然老师问的问题你都回答不上来,也慢慢地不想说话。但是你坚持站在架子鼓前面一个小时,这是你的坚持。”

“宝贝,妈妈知道你害怕从滑滑梯上滑下来,妈妈看到你想到一个办法,你去找了一个小朋友,让她在前面滑,你在后面滑,这就是想办法解决。”

把任务分成细小步骤。

“宝贝,咱们分房睡,你觉得可以分几步呀?”

“先每周二妈妈和我一起去睡。等适应了,每周二妈妈陪我睡着再走开。然后每周二妈妈给我讲故事,我自己睡妈妈走开。然后妈妈在图书馆给我讲完故事,我自己睡。”

习惯了妈妈把任务分成细小步骤的芊芊,也学会了把任务分成细小步骤。

同样的行为,因为孩子的信念不同,目的不同,需要家长有火眼金睛,看见孩子的信念和目的,有的放矢。

²挑战后的及时复盘


无条件的爱:告诉孩子“妈妈好爱你,妈妈特别特别爱你。什么时候,妈妈都无条件地爱你。妈妈爱你,不是因为你特别乖、特别听话,或者是特别能干,妈妈爱你,就是因为你是妈妈的孩子,每个妈妈都是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的。”

被无条件的爱的孩子,有安全感,就不会过度寻求关注。

正确的接纳:告诉孩子“你是一个慢慢长大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发个小脾气,出个小问题,犯个小错误,惹点儿小麻烦,都是很正常的事儿。小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妈妈到现在也会发脾气,做事情也会出错。这都没关系,这都很正常。这次出错了,下次我们慢慢调整。”

被正确的接纳的孩子,有安全感,做事情因为不担心出错,不寻求完美,反而能更加专注地享受过程,取得更好的结果。

Ø恰当的指导:不是告诉孩子“不要吃手”。就像我不能说:“你不要想象一只正在开屏的绿孔雀”一样,任何的“不语言”都是强化。可以告诉孩子,“感觉无聊的时候,咱们可以做什么忙起来呢?”做一个选择轮,引导孩子在无聊的时候,可以画画、可以吃酸奶、可以做手工、可以玩桌游。他的手忙起来了,自然就慢慢地忘记了吃手。

获得恰当指导的孩子,心里有根,做事情更放松。

坚定的支持:告诉孩子,“宝贝,你可以自己洗澡,你忘了,四五岁的时候,你自己在温泉那里已经独立自己洗澡洗头了。”不是完全地溺爱孩子,给予他犯错的机会,给予他体验的时间,慢慢地等着他。同时,相信孩子。在她进行一种新的尝试的时候,提醒她曾经的成功经验。

有坚定的支持的孩子,内心更有力量。

可靠的关注:不是告诉孩子“你真乖。”“你真棒。”“你真聪明,真厉害。”而是告诉孩子:“妈妈看见你今天自己穿好了上衣,自己提上了裤子,你在穿衣服这件事上独立了。”“妈妈看见你刷牙的时候,开始唱歌,看来你开始享受刷牙了。”“宝贝,你很困了,还是坚持做了公文数学题,你肯定为自己感到骄傲。”或者,“宝贝,妈妈谢谢你,在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把电视的声音调下了。”或者是“宝贝,妈妈看到你刚才特别难过特别伤心的时候,没有去和小朋友抢玩具,跑过来找妈妈哭一会儿,这也是很好的应对方式。难过了,找妈妈哭一会儿。”

得到可靠关注的孩子,更加自立自信。

此图是我的朋友北京正面管教导师杨潇制作,转发请注明出处


挑战前和挑战后,孩子的需要都一样。

孩子们永远不会停下挑战,因为这是孩子的特点,也是孩子享受的特权。家长们需要学习应对挑战,把挑战化为机会,化为孩子获得更美好的能力的机会。

你孩子的幸福,会关系到我孩子的幸福。

因为,你的孩子将会成为我孩子的医生、律师、老师、朋友……。

所以,

我希望,

每一个孩子,

都幸福。

我需要你的点赞,转发,我需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如果你被感动,有启发,请移动手指,帮我转发。

让更多的人,看见孩子的挑战背后的目的,让更多的家长有效应对孩子的挑战,让你关心的人,有更美好的生活。

我是小影,一名正面管教讲师,我们是幸福花开工作坊。我们在全国,有很多很多正面管教讲师。帮助家长,更好地养育孩子,有方法、有意思、有效果。

本文暂时不授权转载,需要先在我们的公众号发布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育儿有挑战?这篇文章必看,必须看,必须收藏,必须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qu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