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应当是人类理解万事万物存在的根基,是真理的映射,它无限接近于真理。可以理解为是宗教、是世界观、是理性也是感性。这个世界不应当只推崇一种哲学或者一种宗教,它们都是可以并存的,可能只是真理的一体多面而已。那么,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现实世界中会有那么多的纷争,因为大家都只取真理的一个面向,大家都像盲人摸象,各执一词。而应当采取一种整合的视角来看待它们,就像一个多棱镜,当光线通过多棱镜折射为多条光线时,这一条维度的光线成为了多个维度的存在体,然而它们的本质都是光。一样的道理来理解人类这个存在体,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每个人都是拥有思想、情感、爱、身体、灵性多维一体的存在。
基于此,我尝试回答几个问题,这是关于“我是谁”,“我要走向哪儿”的重要的问题,也是构建自我的必然道路,此刻一阵力量从我内心升起:
那么什么是过去、现在、未来?
我感到很累,这是当下的感受;乘坐在高铁上,看见风景在倒退,这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事物。没有所谓的时间,时间只是对这一系列缩影的表征,我们用了一个名词“时间”来方便理解和交流信息。时间是一个管道工而已(语出自托马斯·西伯尔),时间只是一个工具,而非真理。
佛经中有提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只是为了展示一个宏大的世界观,超越了当下存在本身,但是却向我们展示了世界这个滚滚红尘的流变体。过去是流变体的一面,现在是一面,未来亦是另一面。
过去、现在、未来就是变化本身,这个流变体是一个不可知,但是正在成为可知的一种事物,它是真理的表征。比较有意义的是,把“过去”、“现在”、“未来”当作工具来使用,但是不要着象。正是因为把三者当作工具,人类衍生出了很多科学理论、形成新的世界观、人生观。
那么什么是“我”?什么是“T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什么是“我”,这本身就是一个概念,因为没有所谓的“我”,我就便有了意义。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构建一个“我”,而TA亦是自我构建过程中的存在体,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实体,因为我与TA之间存在关系的缘故。我想到了太极图,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正是因为我与TA两者之间的不断互动,衍生了爱情、亲情、友情、主仆情等等。
我为什么要产生“这样的”行为?
行为是自我选择的结果,「选择」真的是一个很有力的词汇,我相信除了「选择」之外,一定还有新的方向。
那么我接下来该如何行动以达到我的目标?
选择和行动之间存在一个思考的距离,要根据具体情境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观念受到柏拉图、陈嘉映、肯·威尔伯、李尔纳等人的影响而形成,感谢古代和现代的人类专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