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不起,我不会去看李焕英
20200226 星期五 元宵节快乐
下班时间,即妖儿和我的固定视频通话时间。按约定,这天我们要聊的是他们已看过的《你好,李焕英》。
不管有的没的,按文质老师的说法,开场白必须是: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说三点哈。
习惯这样交流了,妖儿说影片挺好的——
有点搞笑
有点感动
有点意思
自然,他也就这三点逐一进行了阐述:贾小玲和妈妈同时穿越的情节有点意思,看到她哭喊着来世要做李焕英的妈妈报答母亲有点感动的,搞笑则是蛮多的。

看众多影评,大肆渲染的都是哭得稀里哗啦,眼睛红肿之类。妖儿说,他们没哭,因为自己的妈妈什么都好,没有心理落差,也没有遗憾或羡慕。年轻人看李焕英,看的不过是一部电影而已,很客观地审视与评价,也没有很强的代入感。毕竟,生活的时代不一样。于是,旁人觉着的催泪影片也不过如此罢了。
前几日,表妹家祖孙三代,扶老携幼去影院看李焕英。听她聊起观后感,细数着那些搞笑的镜头,开心得哈哈大笑,餐巾纸哪里用得着?嗨,没心没肺傻乐的人,自然不会去关注搞笑背后的深情。

我是拒绝观看这部影片的。
其一,数年前看过这个小品,看贾玲哭得稀里哗啦,我也跟着泪水肆意,为贾玲的深情,也为贾玲有能力通过艺术创作再现悲伤故事,缅怀、纪念自己的母亲。故事,我已经熟悉,再看一定觉得不过如此,没必要。
其二,近水楼台先得月,影片推介上了“王牌对王牌”。贾玲以一己之身对战数人执行秘密任务。其实,贾玲才是被蒙在鼓里的人,她自然输了。最后的煽情时刻,贾玲又是一通飙泪。我发现自己好像有了免疫力,面对相同的故事讲述,相同的眼泪横飞,我已经没有流泪的冲动。小品成为影片,又是贾玲导演的处女作,一定会有遗憾,我更愿意留住最初的美好。
其三,即便剧情已经剧透,即便观众们有的笑得嘻嘻哈哈,有的哭得眼睛红肿,但我知道坐在电影院的我一定是眼泪飙飞的。
观看这部影片,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代入,都会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大家蜂拥而入影院原因诸多,但40多亿的背后,一定有很大比例是因为讲述的是“母亲”的故事,大家看的不是“李焕英”,而是和李焕英一样身份的“母亲”。
我的记忆里充斥着太多来自母亲的伤害,观看李焕英,我定会哭得难以抑制。

今天是元宵节,也是我母亲的生日。我不弹劾大字不识几个的母亲,谅解她有意无意带来的伤害,并且由衷感谢我的母亲——是她的鼓动,让一辈子谨小慎微不愿求人的父亲,向他的领导要来了我代课的机会。因为母亲,我才得以拥有了现在的职业,从而一生与书相拥,完善自我,也疗愈自我,学着成为了一个可以更好的母亲。
只是,对不起,我不会去看李焕英。祝我的“李焕英”生日快乐,身体健康,永远是个十八岁的美少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