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葬礼

作者: 桃锦 | 来源:发表于2016-07-28 11:08 被阅读74次

父亲对我说,你大姑奶奶刚去世了,在唐山,需要我们回去一趟。

我从未见过这位死者,她也一样——她和我的爷爷是同辈。爷爷在他们兄弟八人中排行老大,她是爷爷的妹妹。死于年老,以及常年抽烟造成的肺癌。

进了村子里之后,下车就看到一个棚子。里面坐了十几桌人,在吃饭。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把所有人请来吃一顿宴席总是免不了的。

旁边院里停着棺材,是空的。有几个披麻戴孝的人从大门出来。他们是我不认识的一些叔叔伯伯等,对父亲说,先进屋吧。

死者就躺在一进屋门的床上。父亲和我进屋之后,有人对着床跪下了,说,妈,你大侄子来看你了。

床上躺着的人身材并不高,大概只有一米五左右。夏天,虽然下雨,但气温也不低。可是被子盖得严严实实,脸也遮住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已经死去的人,虽然满屋子披麻戴孝的儿孙,但没有感到半点死亡的气息。

中午之前,要把人送到殡仪馆火葬。

里屋也坐了人,有一些应该是专门请来主持白事的。炕上坐着两个女人,在扯白布,用针简单缝一缝就是孝服,按照男女、血缘亲疏、已婚未婚,有不同的式样。头上戴的有帽子,也有头带,一大块长方形白布对折,在折痕中间挖一个洞出来,是套在身上的,最后还要在腰间系一条白布。

灵车是一辆白色面包车,没有牌照,其他来参加葬礼的亲戚们,也都在自家车的后视镜上系一条白布。

我坐在里屋,看着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亲戚,哭得双眼红肿。

到了既定的时间,所有的男丁将死者连同身下的被单褥子,一并从床上抬起来,抬上灵车。

旁边有人提醒:出门之前,谁都不许哭。

一出屋门,到了院子里,哭声四下响起来。我跟着他们走出去,身边一个男人,也许是我的叔叔们之一,哭得很响,那声音甚至有点假。

殡仪馆离村子很远,一队车开过去,最前面的灵车里,有人不时向窗外抛洒纸钱。

来火葬的,不止我们一家人。

我们是第二拨,前面有一家,后面有一家。到达殡仪馆时,前面的那一家才刚刚准备把死者推进去。我们一群人站在外面等了一会儿,然后一起进入一个大厅。

是做告别仪式的地方,所有的亲戚都围在死者身边。死者脸上的遮盖被除去了,从我站的位置,只能看到她穿着寿鞋的脚,以及勉强能看到她的脸——像常年生活在村里的人一样,她皮肤很黑,脸上有深深的皱纹。

爷爷最小的妹妹也在场,她抓着床边号啕大哭,姐呀,我就你这么一个亲姐。旁边有人挥挥手,示意她身边的两个人把她架出去。

有工作人员来,问:等一下火化,这些床单和被子都还要吗?他的声音有点不耐烦。

不要了,不要了,有人说。

又有人说,等一下,最上面那个被单还是要的。

那就快拿走。确定其他的都不要了是吗?工作人员说。

盖在死者身上的最上面的被单,是缎面的,绣着一个大大的“奠”字。有人很快把它揭走了,抱在怀里。

从大厅出来,去固定的地方烧纸,等待领取骨灰。烧纸的地方,白瓷砖上被人用黑色水笔写满了“XXX一路走好”的字样。很像是景点里的到此一游。

来火化的三家人,都站在骨灰领取处的门外面等。烟囱里冒出黑烟,门外有三个很大的长方形铁盘,用来盛放骨灰。

从小到大看过的故事和传记里,都是“把骨灰洒入大海”,所以我一直以为,骨灰是粉末状的。

然而第一拨人去领取骨灰的时候,我发现,骨灰是块状的。实际上,它们就是一块一块大大小小的白骨。

骨灰盛出来,一群人围上去,捡出里面的炉渣和灰烬,扔在一边。然后把剩下的大块白骨倒在一块干净的布上,包好,抱在怀里离开。

二姑站在我旁边,她说,你看,那么大一个人,烧完之后,就剩下这么一点。

她的骨灰出来之后,男人们都去帮忙捡里面的炉渣,女人们则都围在外面看。

灵车在去殡仪馆的路上开得很快,回村的路上也是。限速40的路段,开到80迈。顶着暴雨。

回到村里,骨灰入棺,几支唢呐刺耳的声音一起响起来,有人提着一盏小灯招呼大家走,所有的孝子孝女,亦步亦趋跟在后面,这是“送灵”。

要走到村口,在那里用三块砖搭一个小门,烧纸,对着它磕头。他们说那扇小门通往阴间。

一群人走在村里,路两边都是人家,有人出了门,站在门口看。多半是妇女和孩子。

棺材会在第二天埋入后山。

父亲后来和我说起,他说告别仪式那个环节没组织好。本来应该有人带领着,绕场一周,然后对着死者三鞠躬,可是那些叔叔们好像都没意识到这点。

他又说,你那个二叔,最能装了。老太太活着的时候,不知道回来看看,人死了,哭得比谁都响。刚到殡仪馆的时候,他看见前面那家的死者,扑通一声跪下就哭。后来还是你二姑夫走过去和他说,这不是咱们家的,咱们家的还没推进去呢。

马可·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里经常谈到生死。

“芸芸众生犹如风扫落叶,到了春季便又发芽。抬你入墓的那个人,不久将又有人为他唱起丧歌。”

严肃的、滑稽的、荒诞的仪式,都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的。

人活着,是无数匆匆忙忙的小蚂蚁中的一只,人死去,成为无数纷纷扬扬的灰烬中的一捧。

就这么简单,也就这么回事。

相关文章

  • 乡村葬礼

    乡村葬礼 文/紫薇 几年前的一个黄昏,我练车回来,远远地听到一阵悦耳的音乐声。转过一弯田间小道,只见两个老...

  • 乡村葬礼

    在乡村,除了一年一度的春节之中有限的半个月时间能维系亲朋好友,宗族至亲,乡邻乡舍的关系。除此之外,能维系今天乡村宗...

  • 乡村葬礼

    父亲对我说,你大姑奶奶刚去世了,在唐山,需要我们回去一趟。 我从未见过这位死者,她也一样——她和我的爷爷是同辈。爷...

  • 乡村葬礼

    腊月初二,父亲打电话来说,大伯母去世了。父亲说,你们姐弟几个只要能请出假都要回来送葬,于是在一个阴沉的冬日,我们兄...

  • 乡村葬礼

    17年5月份,我写过一篇文章:《乡村婚礼》。时隔两年,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写一篇文章《乡村葬礼》。 母亲去世举行的葬礼...

  • 乡村葬礼仪式感

    每个地方风俗完全不同,就拿我们这边来说,乌兰察布市范围内。 我们村子里依然是土葬的习俗,讲究个入土为安。在亲人去世...

  • #2019还乡手记#乡村的葬礼所思

    今天,风尘仆仆的从北京赶往久别的家乡,早晨五点钟起床,开车赶夜路回家,为的是参加一个兄弟奶奶的葬礼。 我十点来钟赶...

  • 日更13:乡村葬礼演出素描

    今天晚上,在老村医家,他的孙女、孙女婿出资为他举行了一场葬礼演出。 这应该是我们村目前第一次举办这样的葬礼演出,邀...

  • 中篇小说《最后的葬礼》故事梗概及目录(持续更新)

    ⒈《最后的葬礼》故事梗概 ⒉《最后的葬礼》(一) ⒊《最后的葬礼》(二) ⒋《最后的葬礼》(三) ⒌《最后的葬礼》(四)

  • 见闻札记

    在英国的某些地方,仍保留着美好而淳朴的乡村生活习俗,在葬礼前播撒鲜花将其种植在亡友墓前便是其中之一。 Among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村葬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da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