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家乡饭,就是留住根
-------班本课程之做饭篇
让学生跟着长辈们去做饭,把做饭成为一种历练学生的方式。有这个想法也是源于,我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外面吃饭,尤其是看到校园周围开的压面的店面越来越多,而很多专职陪读妈妈们也不给孩子做饭,只是买压好的面条。所谓的家乡的饭菜变成了机器面的时代。我很担忧,若干年之后,如何让孩子如何回忆母亲的记忆呢?如何记住家乡呢?
一、班本课程之做饭篇
当我把让孩子学着去做饭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他们冒出的第一句就是我根本不会做?让我怎么办呢?我告诉他们,正是你们不会做,才会要跟着长辈们去学。无论做的好与坏,都要参与当中。然后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将会做什么饭?为了让这个活动能够顺利的实行,我们决定把商讨的结果张贴在后门上,供大家监督。我们商讨出了做:浆水面、旗花子、懒饭、臊面、凉面、米饭,还加了火锅(也就是烩菜)。每一个学生把做饭的过程,用照片的形式每一天分享出来。有一点遗憾,我们没有对于传上来的图片进行点评和分享。我想如果能够有大家的分享,一定会更加的精彩。开始,也没有想到让学生去学着做家乡饭菜。更没有为这个班本课程赋予更多的意义,只是想带着大家周末有一点事情可干。我认为,不能够游手好闲,饭来张口,需要养成自食其力的习惯。
二、做饭的启发
1、饮食文化的传承。
现在留在家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能够会做家乡饭菜的年轻人更是少。我们不能够把家乡的饮食随着老一代人的衰老而消失,而是要让年青一代永远的记住。无论我们走到什么地方,只要能够做出家乡饭菜的味道,永远就不会让家乡从记忆中消失。我们要把家乡的味蕾在年轻人中传播开来。我们能够从长辈的口耳相传中找打文化的精髓。
2、让家乡更加的真实
什么是家乡?不仅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各种建筑,而是家乡的饮食文化。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建筑都随着时间和家乡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很多年后,我们很难还能够找到以前山水和建筑的模样。唯独能够让我们记住家乡的就是家乡的饮食文化和家乡的习俗。家乡的饮食能够让一个人的味蕾永远记住。只有家乡的饭菜才能够让一个游子永远记住。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就是饭菜的味道。让学生去做家乡的饭菜就是让孩子能够把家乡的根留下。一道道色彩鲜艳,别具特色的饭菜永远引诱着游子。
3、亲子关系更加的亲密
我没有想到让孩子做饭能够增强亲自之间的关系。这个是一个额外的收获。现在想来,也是一种必然结果。现在出现的一个情况就是父母们忙于生活,很少和孩子有共同的话题,除了考试成绩之外,剩下就是孩子犯错误。如果一个乖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机会就是少之又少。父母和孩子之间除了聊成绩,就是批评孩子。而做饭的过程,孩子需要向父母请教,父母就有机会交流。而且在这个环境下,父母和孩子之间是最愉快的时光。也许,和孩子一起做饭会是彼此一生最温暖的的时光。
4、懂得付出与感恩
当家人起床后,看到一顿精美的早餐,相信你的心中只有幸福。当劳累一天回到家中,能够有一顿可口的饭菜,你的困意早就没有了。在学着为家人做饭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为家人做上一顿饭,表达对于家人的照顾的感谢。付出与感恩在这个做饭中慢慢的形成。
无论你以后在什么地方拼搏,做饭的这个过程会让你们永远记住,因为,家乡的饭菜就是你的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