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智慧的复习课
——评魏志强老师的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
余映潮老师曾说,一个智慧的语文老师必然会让他的课堂“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魏老师的这节课很好的落实了这两个要素,可谓是一堂智慧的复习课。
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
魏老师的这节课板块清晰。首先是打通文言文学习的壁垒,从实词虚词的意义说起,然后渐至词类的特殊用法,再到句子的特殊翻译。其次是古诗文的联读,在魏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朗读一浪跟着一浪,课堂的高潮一波连着一波。诵读之余是为了更好的欣赏,欣赏之后是为了更优化的积累。最后是课堂微写作,虽只是两三句文言尝试,已经把学法和写法打通和联结。三个板块非常清晰,把整单元的古诗文的整合得恰到好处。这是智慧的裁剪教学内容。
强化能力训练,细化课中活动
“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应该复习哪些内容?”这是魏老师从学生的视角开启的课堂起点,训练学生回顾知识的能力。
“一个单元要学习或者复习哪些内容是由谁确定的?”这是魏老师从教材的编者聚焦课堂的重点,也是训练学生读懂教材的能力。
不断地带领学生“读出——的感觉”这是魏老师从文体的特色细化课堂的活动,也是训练学生用朗读感受诗文情意的重要能力。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重温了一遍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你有怎样的感受?”这是魏老师从活动的效果反刍学生的收获,也是训练学生能从知人论世品味词句等方面感悟诗歌情思的能力。
“对于如此优秀的写景诗文,我们还应该有一种踏踏实实的复习方法,那就是分类积累的方法。”这是魏老师带着学生进行高效积累的重要尝试,也是训练学生多角度多方法积累古诗文能力。
“那我们一起分析一下《答谢中书书》写了些什么,大家可以用这样的形式说话:《答谢中书书》既写了 又写了 。”这是魏老师给学生写作遇到障碍时巧设的台阶,其实也是训练了学生规范说话的能力。
一节课有说有练,有读有写,有思有悟,这是智慧地编织教学活动。
美化教学手段,诗化教学语言
最喜欢魏老师在帮学生解决“溯”这个字义时的讲解:“是的,所以带有 这个部分的汉字都与反方向有关系,比如“逆行”的“逆”。再比如“朔”字,它表示月亮的“逆行”,就是月最缺的时刻,在农历的月初之时,所以“朔”字的本意就是农历每一个月的第一天。了解到这个知识,你就可以很容易的掌握“溯”的意思了。”这里的穿插是多么美妙,一方面帮学生解决了一个困惑,同时还带出了一连串的复习,另一方面也展示了魏老师对古汉语的研究之深,是一种十分自然而真切的教学延伸,更是一种美化的教学手段。还喜欢魏老师带着学生复习本单元的古诗文时那一段段富有诗意的串联词,可以想象一个中气十足的男中音带着一群稚气未脱的少年郎,用抑或高亢,抑或柔美,上山,下水,看落日,闻花香,有大漠的苍茫雄壮,也有江南的莺歌燕舞,整堂课老师的语言如小珠落玉盘,学生的朗读如锣鼓合奏,让人美不胜收。这还不够,最妙的还是在分类积累这块,魏老师带着学生从物的分类积累渐至时间特点的诗文积累再到写法的分类积累,最后到“古诗文美的两种境界——“大美之境”与“小美之境”来在进行整理”,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让课堂有了青春语文的色彩。这节课有诗意语言的积累,有审美能力训练,这是智慧地美化教学细节。
总之,这节复习课到达了余老师所言的“有效和高效”,也拥有着青春语文的灵动和灵清,而这里更是一个敢于创新,死磕硬抗的智慧老师的智慧课堂。
想看这节课吗?请关注明天的语文湿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