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一碗蕈油面【原创】

作者: 逍遥太初 | 来源:发表于2021-03-14 00:18 被阅读0次

很久没有去常熟虞山了,今天星期六休息,虽然还有点清冷,但天气不错,早春的太阳也早早就起来了,似乎在唤醒融入春天气息的欲望,确实是该出去走走了,整个春节到现在几乎一直窝在家里,除了上班。想来想去,有点馋兴福寺的那碗蕈油面了,尽管有点远,还是决定前往。

前段时间好像哪里看到,227省道高架通车了,到常熟又多了一条快速通道,心里就想着今天走走这条路看看,反正也不急着赶路。其实走高速是最佳的选择,所以导航一直在友情提示,你已偏航。

一路前行,新的高架车少通畅,觉得自己是知道这条路通车的少数人之一,还一直抱怨导航更新的没我及时,每到个路口都要让我转弯或者调头。就在我得意了过半路程的时候,不得不选择了转弯,因为前方还在施工。不过也蛮好,这下走的似乎是乡间小路,两旁是绿油油的麦苗,久违的田野味道,透过车窗扑面而来,仿佛行进在春的歌谣里,穿越一段盎然的时光。

走没有走过的路,自然有一种新鲜感,也难免有点自我得意。不过反思一下,不是导航更新不及时,而是自己更新的太快了;还有就是,消息仅仅只是消息,没有经过亲身验证是不可靠的,也许是发布信息的人太心急、太激动了。

走过春天的原野,穿过拥挤的街区,到达虞山脚下的兴福寺,差不多正好正午时分,选了一张露天餐桌,叫了一碗期盼已久的蕈油面,在阳光下感受春风十里不如你的味道,是那么鲜美,仿若啜饮嫩绿上的朝露,亦如咀嚼春天里的芳馨。

蕈油面应该要数兴福寺这里的最为正宗吧,不但常熟本地人,就连苏州甚至更远地方的人也都知道。之所以这么有名气,一是只有常熟这里有,二是蕈油的制作比较考究,据说是选用产自虞山的几种珍希的树上生长的菌类,用上等菜油、传统工艺、配方烧制出来的,三是兴福寺本就是一个祈福宝地,依山而据,环境优美,所以来这里吃一碗蕈油面,也就自然而然了。也的确如此,吃过一次之后,还会来第二次,还会带更多的人来,来品尝蕈油面的美味,来观摩如此这么大规模的面馆,来感受室内、室外如此壮观的吃面场景的氛围,来呼吸带不走的山林的气息,有缘的话,还可以为自己、亲人求安祈福。

原本吃了蕈油面要去爬一爬山、再次问顶虞山的,山虽不高,景色优美,尤其是当下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只是想还是留点遗憾在这里,让未来不久的某一天来弥补,于是没有往高处走,而选择了去虞山南面的尚湖,在那里,既可以领略湖面的广阔、岸柳的轻拂,又能远望虞山的身姿,还能选一家湖堤茶社,慢慢品茶,静静地遐想,想那虞山映在湖里的故事。

兴福禅寺 兴福老面馆 阳光下的餐桌 一碗蕈油面 尚湖

2021年3月13日记于尚湖拂水堤望虞台

相关文章

  • 游记•一碗蕈油面【原创】

    很久没有去常熟虞山了,今天星期六休息,虽然还有点清冷,但天气不错,早春的太阳也早早就起来了,似乎在唤醒融入春天气息...

  • 吃面

    南山 一碗蕈油面, 香椿四五根。 突兀擦鞋妇, 兴致顿扫清。

  • 千载兴福寺,喝茶好去处

    仰望蓝天,坐在这棵大树下吃上一碗蕈油面,喝上一杯碧螺春新茶,是多么的惬意呀! 蕈油面,最早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

  • 蕈油面配香椿

    今天和母上还有外婆一起去常熟兴福寺吃面。一走出停车场就能看到许多家饭店,说是饭店,却更像是茶室,在这边喝茶的人多过...

  • 细水长流的日子之二百五十四(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2021-10-24 今日作业打卡,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话说之前每周末都会去兴福寺吃一碗蕈油面,虽二三十岁时跟...

  • 2020-10-08中秋团圆宴/湘蕈姬松茸炖鸡

    中秋团圆宴/湘蕈姬松茸炖鸡。湘蕈姬松茸炖鸡在中秋国庆的团聚餐桌上另有一番风味,月饼吃多了,来一碗湘蕈姬松茸炖鸡汤,...

  • 勇哥做饭之九 油面

    油面,自小就知晓和吃过,也很爱吃。油面,记忆中的定格便是过生日,祖母为我准备的一碗油面和两个荷包蛋。宽宽的的面头似...

  • 一碗葱油面

    我们的小区紧邻大路,靠路西边的小巷里新开张了一家面馆,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面馆,里面供应本地最常见的各种面食...

  • 一碗葱油面

    早上,他还在睡,我已经起来做饭。 挂面,滚水下锅煮。水咕嘟咕嘟,面一点点软下来。 火候非常重要,面条在锅里打着转,...

  • 一碗葱油面。

    如果要问妈妈做过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可能是那一碗简简单单的葱油面。 我的朋友一直以来,很少很少和家里人沟通。 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记•一碗蕈油面【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xf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