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日出门,到目的地后,前两天处于收拾整理状态。昨天去沙滩玩了。今天就开车顺着环岛公路慢慢走,慢慢看。每隔一段路程,都会有海景提示。我都会停下车去看看。虽然都是海景,每一处有每一处的特色。有的美在海水的层次感,有的胜在沙滩的细腻感,有的地方特色在于滩涂的好玩,不一而足。每一处,我都会去看,去听,去全身心地体验。因为还在吃中药,唯一遗憾的是不能走进海水里去感受清凉,不能去滩涂里捡贝壳,沙滩里抓沙虫。不过,看着其他人去做这些事,仿佛自己也经历过了。回到住处,身体疲惫,心灵松弛。
2.放松了这几天,应该给自己好好规划后面的时间,享受假期松弛的同时,我也需要看见自己每日的学习更新,否则,我会内心不安。虽然这几天也会抽空读一会儿《论对话》,前面部分越读越有兴趣,这两天碎片化阅读, 加上理解力的限制,读起来有些吃力感,需要整段的时间,沉静下来读,留下揣摩的机会,写出自己的理解和疑惑。从明天开始,必须留出一个完整的时间段来。什么都可以暂时退让,唯独读书不可以退。
3.卓越班的参与度不高,期末让交各种文章和总结,都没有完成。虽然我在天天写,却没有传到群里去。一是群里要求作业2000字以上,我常常都是千字文,既然不达标,就不交把;二是交过去老师要批改,而我仅仅只是随手写下,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就不要浪费导师的精力来批改,三是前期一直忙碌一直忙碌,没有时间参与,这两天放松一下,想要参与却参与不进去这个群里的学习,给自己的放弃找了一个借口。先看看群里的情况,再决定是否要跟一跟。
4.那天在路上接到另一个任务,因为没有带相关的资料出门,想做却没有办法做,成了一个未完成事件搁在心里,明天再找一找相关资料,看看能否在年前完成。
6.晚上听翠儿导读《教师阅读地图》,一段一段地读原文,再抓住关键概念进行解读,并打通此书与其他书籍的关联,打通书本与实践的关联,通过生动详尽的例子对文本进行详细导读。我听后对这本书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感慨翠儿这两年阅读经典书籍,整理共读实录,撰写课程综述,做课程助教等等,她的成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以前和欧组建民间团队共读,一开始是因为爱好,后来坚信老师读书一定会帮助他们更为深刻地理解教育,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可是,读了十年,从专业发展看,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今日看到翠儿的导读,终于明白了“读了那么多书,还是做不好教育”的根本原因,一是我们的团队阅读始终处于浪漫阅读阶段,缺少精确和综合,二是我们团队的阅读因为缺少高人的指点,一直处于同质化,难以带来质的飞跃。三是阅读与实践两张皮,没有解决真问题的阅读起码不属于专业化阅读。
曾经去找领导申请成立读书会,领导说,重点不是组织读书会,而是去了解老师的需求,激发老师发展的内驱力,老师们自然会找到发展自己的路径,到时候要不要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都是老师自主选择,才会有效果,而不是我们逼着他们去读书。对照翠儿的成长路径,她之所以勇猛精进,并非学校要求,并非他人规定,而是她自动自发学习的结果,由此,我同意领导的观点,不必急于去组织老师们读书,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和老师们多沟通,多交流,调查老师们的需求,激发老师们的潜力,搭建多样化的成长平台,让老师们想要发展自己,能够自主发展自己,还能够借助我们搭建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成长,寻找到获得感,形成专业成长的正向循环。
当然,更更重要的是我期望老师们怎样去成长,自己就应该那样去成长。唯有修己才能安人。从现在开始修炼自己。马上结束这样的自言自语,去和经典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