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王小波
01
我是个喜欢阅读的人。所以,我一直以来的信念都是:我智商低怎么了?我爱看书啊!我反应慢怎么了?我爱看书啊!我矮矬怎么了?我爱看书啊!一想到这些,我就会乐到膨胀。
霸特,我真的在读书这件事上受到过严重伤害。
年前,闺蜜有天来我家找我,一进门她就跑去我的书柜:“我天,你的书又多了!”
瞬间存在感爆棚啊!佩服吧,愚蠢的人类!
接着,她拿起《把时间当作朋友》问我这本书怎么样。我说,嗯,挺好的。她翻翻放下,又拿起本《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问我怎么样。我说,这本也挺好的。
她放回第四本书的时候终于受不了了:“为什么拿起哪本你都说挺好的啊?”
是啊!麻蛋,为咩我貌似哪本书都想不起来啊?
那天起,我开始陷入了自我怀疑中,我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读过那些书。我人生第一次觉得,书读了再多也没有用。
咳,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我发现自己读了许多书之后依旧是一个智商不高的矬子,而是我意识到自己读过后什么都不记得。
我甚至认为曾经花了那么多时间在读书上,简直是对人生的浪费。
我变得失望,沮丧,想打小怪兽。
02
决定不读书了,我就开始刷微信,刷微博,看视频 ……说实话,那段时间真的感觉整个人是放荡的啊!
直到花有颜有天说感觉我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以为是因为自己变美了呢,结果她眉头皱的像朵菊花:“怎么感觉不到你灵魂的香气了?”
哇啦个擦,她的这句玩笑话让我幡然醒悟:虽然我总是记不住书里的内容,但所有的文字早已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同的书籍给你填注了不同的营养。有趣的是可能你都把它忘了,但是在遇到某一个事情,或者思考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曾经读过的一本书,还会再次帮助你和激活你。” ——白岩松
就拿培训说吧,我总能根据所学设计出新的课件。被学员问到各类问题,我几乎都能瞬间在头脑中搜索出有用的信息。这些,都是阅读带给我的。
再比如在简书写作,10万加的文字和1000加的喜欢就是我的收获。哇奥,细算下来,平均每65个字就能获得大家的一个喜欢。在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让人快乐的吗?有,就是平均每65个字有十个人喜欢......
总之,我想说的是,没有输入,何谈输出?
03
概括中心思想是小学生的岗位JD。一部书之所以称为著作,从来不在于它所谓的中心思想好吗?
所有著作都是拥有太多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而正是这些细节,诠释了种种恒古不变的真理。
比如《红楼梦》,如果没有对每个人物的雕琢入骨,以及无数的细节打磨,《红楼梦》不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此显赫。
阅读是一个通过共鸣、共振来自我求证的过程。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在书中找到并塑造了自己。

对于读书会忘这件事,知乎上有句话说的特别好:既然饭吃过了还会饿,为什么我们还要吃饭?既然旅行过后还要回来,为什么我们还要旅行?
许多事情我们不是我们忘了,而是融为了我们的潜意识。就好像冰山,我们以为自己记得的只是那浮现出来的20%,然而真正支撑我们的是下面的那部分。
能记得的只是知识的低级形态,叫信息。只有当那些文字融入我们的血液,才会成为知识的高级形态,叫智慧。
你们说张三丰为什么可以领悟太极剑法的真谛,令狐冲为什么能将独孤九剑运用到炉火纯青,恰恰是因为他们都做到了“忘记”啊!悟到“剑意”,才是真的学有所获。
04
前几天面试了一个女孩,说实话,在经验上她并不是所有面试者中的最优选。然而,当我问到她是怎样看待职场压力的时候,她谈起了《活着》。当我问到她的优缺时,她聊到了《发现你的天赋》。
我想说,和这样的面试者沟通简直太爽了!
阅读,提升的是我们的认知,拓宽的是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完善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与本身的经验相比,后者更加重要,它打造了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与不可替代性。

韩寒说,这个世界变得太快,快到都来不及下载。于是,人们变得越来越急迫,越来越功利。
“旅行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回来过生活。”
“怎么样了,你的画现在能卖钱了吗?”
“呦,听说你在写小说?有稿费吗?”
要知道,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就意义一直追问下去,最后都会成为相对无解的哲学命题,也就真没啥意义了。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三毛
05
国民男神胡歌车祸后开始了大量的阅读,难道读书会止住他身体的伤痛吗?会修复他脸上的疤痕让他变回李逍遥吗?
不会。
然而,在那段最低潮的日子里,是阅读让他找到了生存的意义,陪他度过了人生最艰难、最灰暗的那段时光。
他曾说,“那些不演戏的日子,我会把自己丢进书堆里,作为一个读者,就像做一个演员,都在经历着别人的故事,却能影响着自己的人生。”阅读后的沉淀,使他突破了自己,华丽蜕变。
三毛把读书的人分为三种,我们大多是会将读书当作人生的特种兴趣,为了更进一步的品位与境界,丰盈自己的人生的那一种爱书之人。
所以,既然是兴趣,又何必计较得和获。在阅读本身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喜悦与快乐就足够我们乐得前俯后仰了啊!
《将夜》里的宁缺问那位百岁老人, 他面对自己一辈子也无法读尽所有的书的这个事实,绝望悲观过后,是如何走出那段日子的。
老人说:“我只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你究竟喜欢的是读书这件事,还是读完所有书这件事?我很快得出了答案,我喜欢的终究还是读书这件事,我确认在死前的每分每秒,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幸福和满足的。”
水不见痕,凉意犹存。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最好的自己。
最后,一个良心建议分享给我爱的你们:如果你真的担心自己读书早晚会忘,那换成中午试试?
那些你爱过的人和走过的路会成为你的经历。那些你读过的书,最终也会沉淀在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和点头……成为你的气蕴和素养,成为你的人生品牌。
网友评论
http://mp.weixin.qq.com/s/NwIma-M9BvAkXnrHnozbiA
前天朋友把这段话放到朋友圈里,周围人都问她怎么了,只有我说:怎么?最近在看《撒哈拉的故事》。也许这就是读书带给我的乐趣,虽然有时会忘,但看到几段文字,那些看过的书就会出现在脑海中。
所有人似乎要用一个足够功利的理由,说服自己多读书,哪怕读了忘记了,也会安慰自己,这些书,这些文字,已经融入到我的骨血里,将会在我的气质里显露出来,没有白读,没有白读,应该继续读。
唉,如果真要这样激烈自己读书,也真够累的。
在此我们不说那些借以谋生的转恶业书籍,这肯定得读,事关生存。 我们主要谈,可读不可读的书。 没错,读这些书,我们很容易忘记细节,甚至梗概都会忘记。但我们为什么要读它们了。
第一、读书,使人类不至于像动物一样,困死在永恒的当下。牛羊吃饱了草料,剩余时间就是百无聊赖地望着外面,眼睛空洞,它们不能回忆,也不能展望未来,它们只能困死在永恒的当下。 人类不同,除了可以回忆和展望,最重要的是有书可读。书让我们从永恒的当下中脱离出来,上下五千年,纵横全世界,天文地理,悲剧喜剧,一览无遗。 这是多么畅快的事。书,至少让我们从当下,不管是痛苦的,还是无聊的,抑或是幸福的当下,暂时脱离出来,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做一番逍遥游。
第二,从功利方面讲,读书就是智力的有效锻炼,大脑如肌肉,越锻炼越发达,智商如拉面,越拉越长。 读过的书,即便忘记了,但它们已经在潜意识层面里升级了我们的认知,构建新的大脑链接。在要用的时候,很可能可以调取出来。即便调取不出来,我们的智力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终究是不会白费的。
请回复 感谢
谢谢你的认真,帮助我从逗比之路慢慢转向和“正经人”同道
说的好,读书不是工作,如果读书写作是为了追求功利,那也就失去其意义
跟这样的面试者沟通很爽。
大概是三年前,看到介绍各种书籍的文章,我几乎找不到一本书是我读过的。现在,如果是介绍书籍的文章,看过的书基本上能占到五分之一,而这篇文章占到了三分之一。
如果想收获更多,必须要思考,可以写读书心得,能将知识和思维方式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不要仅仅止步于知道,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