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高位震荡,沪指上涨1.33%,医药科技调整,军工一枝独秀,军工板块涨幅超过10%。
周末消息面上,美国封禁TikTok和微信的行政令仍在发酵中,逆全球化的成为近期的关键词,而国内大循环引发更广泛的关注。此外,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下半年经济增长将延续复苏,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
本周又是超级打新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共有18个新股发行,新股尚在无脑申购期,有点需要注意的是,创业板新股发行时已实行注册制,新股发行时的估值也已不再是原先的23倍,部分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已经在57倍了,因此创业板新股上市后的涨幅预期可能需要适度调整下。
本周将迎来超级数据周,需要关注下数据的变化。
言归正传,看看各券商策略分析师的周度策略。整体来看,还是相对乐观,认为外围扰动有限,短期波动不改中期向上趋势。配置上经济复苏和基于内循环的行业更受到青睐,科技成长短期可能需要充分调整后再迎机会。
中信证券:外围扰动有底线,借冲击布局三条主线
中信认为:中美争端仍处于“高频次低影响”的状态,不会演化成系统性风险,因中美争端带来的情绪扰动和市场调整,就是新的入场时机。在中美争端影响可控的背景下,未来潜在增量资金依然充裕,市场短期冲击打开了增量资金的入场空间。
配置上,在中报季,经历了短期回调的医药、必选消费和科技板块龙头仍然能够依靠优异的半年报获取超额收益。而对于新入场的投资者,建议当前可以更加前瞻的布局四季度上涨行情当中潜在的领涨品种,重点关注三条主线:一是受益于弱美元和商品/能源涨价的板块,包括黄金、有色金属和化工;二是受益于经济复苏和消费回暖的可选消费品种,包括汽车、家电、家居、装修、品牌服饰及休闲服务;三是绝对估值足够低且已经相对充分消化利空因素的保险和银行。
海通证券:如何理解股市黄金齐涨?后市更看好A股
海通认为:这次黄金的大涨是因为其货币属性。黄金有三大投资属性:商品、货币、避险,这次黄金价格上涨主要源于货币属性,即美元跌金价涨,类似08年底09年初,均是为应对困境而采取宽松政策,充裕流动性叠加美元贬值驱动黄金价格上涨,金价上涨更体现其货币属性。未来是否能体现其商品属性而持续上涨还未可知。往后看,A股相比黄金会更有吸引力。A股涨也主要源于资金面驱动,目前A股的三个逻辑:牛熊周期轮回、企业盈利见底回升、大类资产偏向股市尚未发生变化,资金面+基本面双轮驱动仍继续。
配置上,主线+轮涨,均衡配置。事件因素对市场只是短期干扰,科技+券商的主线继续,三季度兼顾基本面回升快的早周期行业,四季度重视低估品轮涨。
安信证券:仍处震荡格局,线索依然围绕“大循环”
安信维持市场中性的判断,认为市场在经历7月上旬过快上涨后,短期在面临外部不确定环境下,需要面临一个阶段的震荡整固,但对市场中期维持看多不变,核心逻辑是全球流动性泛滥、中国复苏趋势占优,A股配置吸引力占优这三个核心因素都还没有破坏。短期受外部的影响,新一轮整体上升行情仍然需要等待,结构重点关注“国内大循环”。未来配置上,疫苗、美国大选与“五中全会”都可能是影响市场逻辑的重大变量。近期重点关注军工、信创、苹果产业链、白酒、建材等。
广发证券:关注通胀交易
广发认为:国内外经济错位修复支撑3季度中国经济可持续修复。全球央行大规模宽松正带来通胀预期快速抬升,价格型资源类公司的盈利修复确定性高,成为估值“降维”的主要方向。政策上,央行二季度货政执行报告维持货币信用“弱双宽”的格局不变。配置上,沿中报业绩预告的线索把握疫情受损链修复的合理估值品种。中报业绩预告披露率较高、相对估值处于50%分位数以下、基金未明显超配、且前期相对涨幅有限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一级行业(汽车、建材、商贸、交运、有色等)。继续估值“降维”,看主线泛化自主可控中寻找估值相对合理的龙头,及疫情受损链条业绩修复顺周期的行业:1)投资内循环“通胀交易”(有色、化工、建材);2)制造内循环(军工、光伏、新能源车);3)消费内循环(免税消费服务、小家电)。主题投资关注国企改革(上海、深圳国资区域试验)。
兴业证券:把握经济复苏主线
短期,国内经济继续向好,外部经济加速赶工修复,经济正在由“通缩”转向“复苏”,中游原材料、工业品补库存,基本面加速改善。中长期,内循环、补短板、锻长板、十四五规划、要素市场化改革等持久战措施为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打下基础。短期外部因为美国大选临近,扰动增加,波折加大,阶段性影响投资者情绪。但我们在国家重视、居民配置、机构配置、全球配置“四重奏”的引领下,权益时代、“长牛”结论并未改变,愈发清晰。
配置上:1)把握“复苏”主线,从“通缩”转向基本面“复苏”,部分行业正式进入补库存周期,特别是当前处于库存周期底部区域的中游原材料、工业品,如有色、化工、机械等;下游消费品,如医药、汽车等。同时PPI环比转正,对于中游原材料、工业品等利润出现边际改善。整体上看,有色、化工、机械、建材等细分景气蓝筹周期制造方向我们继续推荐。2)“卡脖子”、“补短板”等大创新科技成长方向,持续受到政策催化、业绩改善的催化。中长期来看,挑选业绩与估值匹配,实质性能够看到业绩落地的诸多我们经济转型方向,与优质企业共成长。短期看,结合中报挑选业绩与估值匹配等因素,可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充分换手,微观结构筹码充分交换后,再度迎接科技成长机会。
免责声明:本号的内容只是作为自己学习的积累,完整内容请直接搜索看研报全文或者关注各分析师的公众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仅自己学习记录所用,不构成投资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