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阿里为何可以给员工如此高的薪酬待遇?
阿里巴巴是怎样提高人效?
马云在2014年度总结时提到:
1、核算的是KPI数据,但考量的一定是KPI以外的东西
2、给结果付钱(奖),给努力鼓掌(励)
3、欣赏有价值的失败,奖励坚持拿到结果的努力
4、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工资
5、加工资是公司对你的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6、那些没有调薪的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价值
很多老板听完“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的如获至宝,回到自己的企业就开始了实施:
1)某岗位原来总共5个人,每人月薪3000元;总薪酬支出:3000*5=15000元;老板决定裁掉2人,将4人的工资3000*4=12000元分给剩下的3人,剩下3名员工的工资为:12000/3=4000元每月。留下的员工高高兴兴的接受了。
2)方案实施了2个月,员工开始喊忙不过来,人太少工作量太多了,要求加人;老板考虑到实际情况决定给他们再加一个人,加上去的工资不好降下来,同时新来的员工也不可能少给,于是薪酬总支出变为4000*4=16000元
3)又过了两个月,员工又开始抱怨,还是忙不过来,太累了,同时老板发现,产品质量确实出现一定的下降,客户投诉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老板没有办法,只有咬咬牙再加一人,同时工资也不能降,这时薪酬总支出变为:4000*5=20000;
短短的几个月的变革,回到了原点,该岗位的薪酬总支出却从15000元变为了20000元,老板感觉自己被坑爹了!却又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点评:
该案例的主要问题出在:活;
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工资拿了,相应的活却没干到位:
1)活没有做具体的量化管理措施,导致活没有落实到位
2)活没有指定相应的标准,活的质量出现的下降
下图案例:是我们公司在实践的薪酬模式-PPV操作案例,用于非管理层岗位的员工薪酬设计,将员工的收入与其价值、贡献、成长全面融合。实现员工为自己加薪、为增值加值、为结果加薪的管理目标。
那么如何调动二线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多劳多得,打破固定薪酬模式呢?
PPV模式——基于员工个人的产值与价值的薪酬模式
PPV设计的三大原理:
1、多劳多得:让员工为自己干,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应该相对越高;
2、一专多能:鼓励员工在拥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在有主职角色的基础上,让员工可以同时承担更多工作角色,发挥更多的价值。
3、复合价值:根据工作流程与工作量,以高效为目标,合并部门、岗位的职责功能,4个人干3个人的活,通过优化人效,给员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机会。
(设计模板)
PPV量化薪酬:把每个工作分解量化后定价,比如财务部有9个人,给主要的工作定价,开发票每个月300元,广电购销合同100元,然后看谁愿意干,谁愿意干就钱就给谁,然后再测算每个工作做完后所需的时间,和新机制推行后每个人的收入情况;另外一些细小的工作打包一起,因为公司付底薪了。
对此,您有更好的建议和看法? 欢迎评论、交流(请留下你的足迹)欢迎添加下面,小编个人号保持更紧密交流
运营作者|曾老师 (zwwjx168)
职位|咨询师
【分享是一种美德,特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及启发】记得收藏并关注本号!学习更多企业组织管理、激励机制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