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笙,听闻你将跟从杨先生学习了?”
“杨先生医术精湛,我只是忝列门墙罢。”
“听说他要求严苛,不好收徒,你可得多加谨言慎行才是。”
“我记着,只求学得医术便罢。”
只知这位杨先生,是大户人家次子,留洋归来。
曾在仁济医院实习,通晓中外医术。
眉眼生的极好,学究模样,总引得些殷勤之人来往。
可性子极冷淡,无人敢近,总孑然一身。
幸于此次摘得榜首,先生适逢需个助手,
我才得此殊荣,跟从他研习医术。
大抵与他只一面之缘,加其严苛之名远扬,
心生畏惧,仅先藏匿于文竹后,察看时机。
今天先生穿了件素色长衫,
挺直脊背端正坐着,恰如雪山青松。
其桌上物品井井有条,于之最显眼处,
则是一张年轻男人照片,一身戎装。
难道先生还曾从过军?
凌厉杀敌的豪情却不得以在温润如玉的先生身上体现。
煞是新奇,引的我想刨其根底。
倏然想起还有要事,便恭然步入。
“先生,您好。”
“你可是林笙?”
“是的先生。”
“我大致阅过你的成绩,勉强合格。从今往后,你只用讷言敏行就好。”
“是,遵从先生教导。”
于是以后的日月,我都跟着先生,忙前忙后。
不论是研习,还是日常。
先生习惯到学院荷塘畔晨跑,
晨跑完要阅读报纸,
早餐清淡,多为白粥和包子。
他也会常常忙得忘了中餐,
我便每日带几个小菜来。
晚餐时他都会亲自下厨,
先生最拿手的便是红烧鲫鱼,糖醋排骨,
每每令人食欲大增。
晚饭后,先生便叫我陪同他散步,
路上探讨些医学疑难,
先生总是一语中的,
每每令人醍醐灌顶。
日子过得充实而平静,直到那天——
我在取报返回时,听到众人议论纷纷,
“你可知道?杨先生和他那个学生叫做什么林笙的,正交往呢。”
“我知道的,那日我还看见他们一块儿散步。”
“杨先生总是那么高傲冷漠,他现在居然要结婚了!他太太真是好福气。”
人言可畏,此刻我只想迅速奔走。
于是没礼数的冲进先生的办公室,
“先生,那些流言蜚语都不是我传的,请一定要相信林笙啊。”
“也许他们说的有道理。”
他顿了一顿,“我许是该有个家庭了。”
我猜不透,先生到底是怎么想的。
也许,这就是我可笑的怯懦罢。
“先生所言极是。”近乎微小的声音。
“林笙,你可愿意与我共度一生?”
“先生,可......可是说的林笙?”
他嘴角轻挑,“如果不是为此,你认为我会留你用餐,让你陪我散步,还要劳烦你照顾我的生活?你明白,我不会和不适宜的人浪费时间。我们都无法改变生活的剧本,但我和你被安排在一起,就是最适宜的情节设置。”
停顿了良久后,“我,我想我是愿意的吧。”
“那便是再好不过了,杨太太。”
今天先生怪特别的,
特别温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