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闺蜜,打电话来和我说,最近不知是不是春困,虽然待在家也没干什么事,但是就总是觉得没有精神,感觉很累。
那这种情况,为什么休息了好多天,还是没有改善呢?
其实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很容易注意到抬头纹、皮肤干燥、白发等问题,但却对困倦、疲乏、精神不振等问题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
年轻人,本来应该是精力旺盛,活力四射,之所以出现这种疲劳的感觉,多因较大强度的工作模式、快节奏和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所致,甚至可能发展为亚健康状态,或形成慢性疲劳综合征。对于年长一些的人而言,由于体质的下降,易于疲劳是很自然的现象,所谓“年过四十,阴气自半”。
疲劳一定要看医生吗?事实上,疲劳既可以出现在健康人身上,也可以是疾病状态下的一种症状,因此,在排除疾病的情况下,通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大多数疲劳可以得到恢复或缓解。然而,如果能对证调理,可有利于疲劳的恢复。
现代研究认为,疲劳是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为主的表现,而且疲劳状态下,由于免疫力的降低,也容易罹患感冒等疾病,如若疲劳持续时间长,还可能导致疲劳综合征或神经衰弱。
中医学认为,疲劳现象属于中医的“虚劳”范畴,多表现为虚证或本虚标实。气虚为主要证型,“肝气衰,筋不能动”,“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其根本原因是元气不足,因为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元气既有赖于与生俱来的先天之元气,更依赖于正常的脾胃化生水谷精微功能对其补充作用,故健脾胃以补气虚是消除疲劳不错的选择之一。
传统中医文化中,古代医家参照中药将食材的性能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等归类,如:一般认为苦瓜、梨、萝卜是寒凉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平肝安神等作用;而姜、葱、羊肉、狗肉则被认为是温性食材,可用于喜暖怕冷、肢体不温等寒性体质。也就是说,鉴于疲劳以虚为主,人们可以通过合理选用食物来帮助消除疲劳,尤其是选用黄芪、生地黄、杜仲、巴戟天、枸杞子和黄精等中药,部分中药可以作为食材使用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
例如,黄芪被认为“补气诸药之最”,可以通过补气作用增强体力和应急能力,以缓解疲劳;又如生地黄的通经脉、补虚弱,枸杞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和“久服,轻身,不老”,黄精的补气养阴、健脾益肾等作用都有助于缓解疲劳;研究还表明,巴戟天和杜仲除了能补肾阳,强筋骨外,还具有抗疲劳作用。
因此,在排除因疾病引起的疲劳外,除了调节工作节奏和生活方式外,日常饮食中,通过对这些食材的选用,或使用以它们为原料而制成的产品,均有助于尽快恢复疲劳度,而且会比单纯的休息更有效,假若再配合室外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车、漫步等,能有效地改善机体的代谢状况,激发机体的活力,恢复精彩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