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以为,凡事都要辩证一分为二地看。就像:看到好,也要看到不好,看到不好的时候,也要看到好一样。
也如道德经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孔子说:不因言废人,也不因人废言。一切要看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情境下,人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面,人都是多样性的,环境也是,所以不能线性单一地看问题,否则就会像盲人摸象,说是一物,却不中。
我们看到与别人的不同,我们就能知道独立地做自己,独立做自己,不代表就不能和谐地与别人相处。君子和而不同,正如歌词唱的: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为没有分开每种色彩。所以,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独特的光亮,大千世界才会更加的绚烂多彩,美丽纷呈。
同时,我们要看到与别人的相同之处,我们都是普通人,都不是神,我们都会犯错,我们都有七情六欲,我们都不容易六根清净,我们都是在不断犯错,不断跌倒,又不断调整,不断爬起的过程中前行……好在,我们不会轻易放弃,我们会告诉自己,没有失败,只有尚未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有继续前行的勇气,有一颗勇敢的心,始终能无愧我心。
所以呢,当想到与别人的不同时,同时想想与别人的相同之处。当觉得自己应该跟别人都一祥时,也一定要想到,我们跟别人是不同的。
哲学,折起来学,一分为二,从一体两面地去学。看到月圆,也要想到月缺,喜欢月圆,也要接受月缺,这就是哲学的妙用了,无用为大用,正如道德经说:无,名天地之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思想和精神是无形的,但确是我们所有有形的东西的始端。
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往往体现在无形的思想的不同,而人与人的相同则往往体现在有形的身体和对七情六欲的需求表现上。都有生老病死,都有渴求、希翼、兴奋、失落、气愤、开心、痛苦等。
所以呢,不妨学会理解和同理心: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同时,也要明白和尊重: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
如此一来,我想,很多的矛盾都能化解的同时,又能发挥每个个体的独创性、能动性和丰富性,既能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又能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以上名句摘自《道德经》)
我们都一样,都是凡夫俗子、肉身凡胎而已。我们又不一样,都有不同的天生我才、人生际遇以及因缘和合。
所以,争什么呢,又比什么呢?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不执不迷是为“中”。天在上,地在下,做好自己是为“中”。以中为用,以无为用,终究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