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篇谈论阅读的文章。
1
我时常在想:“为何自己喜欢阅读呢?是因为孤独,是因为无聊,还是因为习惯?”
我认为以上都是,都不是。
刚开始,或许是因为孤独、无聊才去阅读,阅读久了,自然就成了一种习惯。
可在阅读中,我逐渐意识到,原来我喜欢阅读是因为我想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从中能比别人多活几辈子。
此话怎讲?
一本书就好比一个人的全部或部分生活经历,而我们去阅读后,就会知道一些在当下这个时空,我们无法直接体会的东西、我们无法感知到的事物、我们无法经历的经历。
那么,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就相当于活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中,而我们却又真实地活在当下世界的时空中。
这就是我说——比别人多几辈子的意思。
读《白鹿原》,我们知道了在陕北地区一群农民的故事。
读《狂人日记》,我们了解民国初年的中国人的精神状态。
读《大唐西域记》,我们感受到了当年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
我们不需要直接经历,就能通过作者的眼光,看到作者看到的东西,感受到作者感受的东西,体会到作者体会到的东西。
其实,这就是阅读的魅力。这个魅力,或许只有真正去阅读的人才能慢慢体会得到的。
起初,它并不明显,或许它是故意不明显的,因为它想让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慢慢领略它的魅力。
这是不阅读的人所不知道的。
2
既然说到不阅读的人,那么就顺便说说阅读的人是怎么样的?
阅读的人有一种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慢”。
拿起一本书,就相当于把时间放慢,让自己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已然忘记了时间的飞快流逝。此时此刻,身边所发生的事情都于己无关,只有眼前的书本才是最要紧的。
慢,其实是让自己少点浮躁。现实社会是很浮躁的,身处其中的人自然不可避免,年轻人尤是。流行的口号总是在喊:更高,更快,更强!
年轻人,因为年轻,会受到一些流行思想的影响,总是要拼命地向上爬,而现实情况可能需要他沉下心来,慢慢积累,但大多数年轻人是欲速则不达。
我认为,或许阅读是让人少些浮躁的一种途径,尤其对年轻人来说。
正如前文说过,阅读能让人慢下来,当你慢时,你才有时间、有机会、有能力去反躬自省、去体悟得失、去明辨是非。
如此一来,喜欢阅读的人,他的心态自然不怎么浮躁,相反会更淡然些。
3
阅读,其实也是一种沟通,一种跟作者的沟通,一种跟良师益友的沟通。
一本好书,往往展现作者丰富的生活经历、严谨的逻辑思考,以及作者想对读者说的话。
不可否认的是,一位能出书的作者,其聪明才智、学识必然要远胜于大多数读者,一个好作者,更是读者的良师益友。
当我们在阅读时,其实是在跟作者进行沟通。怎么说?
阅读时,其实我们是在跟作者的观点、价值观、思维模式、行为模式进行碰撞,看看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出来。
无论我们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其实我们本身就跟作者沟通。
我们可以完全同意或部分反对作者的观点,也可以完全反对或部分同意,也可以保持中立客观,也可以是置之不理。
无论怎样,我们都在拿自己的观点跟作者的观点进行碰撞,碰撞之后或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火花出现,进而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仔细想想看,在你的生命可能也会有一些让你痴迷、一读就放不下的书,这些书早已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这起初只是因为你阅读了它们,所以你也拥有它们。
我想,阅读的魅力,应该留给你去慢慢体会。
祝阅读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