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陌·心国学与传统文化
读《庄子》// 齐物论(二)

读《庄子》// 齐物论(二)

作者: 原麈 | 来源:发表于2019-06-27 11:48 被阅读149次

庄子·齐物论(雅译)

子游说:“请问人籁地籁天籁所指?”

子綦说:“自然鼓动的气,名为风。

这风不发作还好,

一旦发作则万窍怒号。

而你未闻那呼啸的翏翏长风之声吗?

山陵之崔嵬高耸,

百人合围的大树之窍穴,

似鼻,似口,似耳,

似柱上弯曲之木,

似杯圈,似舂臼,

似深池,似浅洼;

窍穴之发声,

如激湍,如羽箭飞射,

如叱咄,如呼吸之声,

如叫喊,如嚎哭,

如风来自深谷,如黄鸟鸣相追,

前者声声唱而后者紧相随。

小风则泠然小和,

大风则飙然大和,

烈风止则众窍虚寂无声。

而你独不见树枝还调调刁刁在动摇?”

庄子·齐物论(原文)

子游曰:“敢问其方①。”子綦曰:“夫大块噫气②,其名爲风。是唯无作③,作则万窍怒呺④。而独不闻之翏翏乎⑤?山林之畏隹⑥,大木百围之窍穴⑦,似鼻,似口,似耳,似枅⑧,似圈⑨,似臼⑩,似洼者⑪,似污者⑫;激者⑬,謞者⑭,叱者⑮,吸者⑯,叫者,譹者⑰,宎者⑱,咬者⑲,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⑳。泠风则小和㉑,飘风则大和㉒,厉风济则众窍为虚㉓。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㉔?”

【注释】

①敢:谦辞。方:义也。

②大块噫气:大自然之气。

③是:指风。作:发作,发起。

④窍:孔窍。呺(háo):呼啸,吼叫。

⑤而:同“尔”。翏(lù)翏:长风之声。

⑥林:同“陵”。畏隹:同“嵬崔”,形容山之貌。

⑦百围:百人抱围。窍穴:孔洞,此处指树洞。

⑧枅(jī):即曲枅,屋柱上方弯曲之木,比喻树上的弯孔。

⑨圈:杯圈。

⑩臼:舂臼。

⑪洼:深池。

⑫污:浅池。

⑬激:同“噭(jiào)”,吼叫。

⑭謞(hè):同“号”。

⑮叱:叱咤声。

⑯吸:嘘吸声。

⑰譹(háo):嚎哭。

⑱宎(yǎo):像风吹深谷之声,一说为“笑”。

⑲咬:鸟鸣之声。古歌曰:黄鸟鸣相追,咬咬弄好音。

⑳于、喁(yú):模拟树枝发出的声音。

㉑泠:小风。

㉒飘:大风。

㉓厉:同“烈”。济:停止。虚:空虚。

㉔而:同“尔”。成玄英疏:“而,汝也。”调(tiáo)调、刁刁:风吹树枝动摇之状。“刁刁”又作“刀刀”。郭象注:“调调、刁刁,动摇貌也。”

庄子雅译 - 文集 - 简书

相关文章

  • 齐物论:古词释义

    1、齐物论:分为物论、齐论、齐同物论。即人物论、万物论、齐同论、齐同万物论。齐,一、合众为一。物,人物、万物。庄子...

  • 读庄子(二)齐物论

    读《庄子》(二)——齐物论 相比《逍遥游》,《齐物论》似乎更难读一些。每当此时,总会发出赞叹,经典就是经典。无论你...

  • 读《庄子》// 齐物论(二)

    庄子·齐物论(雅译) 续 子游说:“请问人籁地籁天籁所指?” 子綦说:“自然鼓动的气,名为风。 这风不发作还好, ...

  • 庄子

    齐物论 【题解】 本篇是《庄子》的又一代表篇目。“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

  • 《庄子》杂谈: 不齐之齐

    《齐物论》的主旨,齐物之不齐。万物虽不齐,庄子以道齐之也。 《齐物论》的结尾,是脍炙人口的庄生梦蝶的寓言。庄子做了...

  • 【220716】《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齐物论》主要讲述的是“齐物”与“齐论”两种观点。 庄子觉得世间万物涵盖了人的...

  • 庄子的天空020|“我”是谁?“我”到哪里去了?

    《齐物论》是《庄子》书的重要一篇。齐,就是均同、统一。齐物论,简单地说,就是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道”,也即庄子所...

  • 读《庄子-齐物论》梦醒有思

    读《庄子-齐物论》梦醒有思 论辩何其雄,榛丛涉险征。 混一是与彼,无二用中通。 天理微而广,达人幽且庸。 物齐复所...

  • 读《庄子-齐物论》梦醒有思

    读《庄子-齐物论》梦醒有思 论辩何其雄,榛丛涉险征。 混一是与彼,无二用中通。 天理微而广,达人幽且庸。 物齐复所...

  • 读《庄子-齐物论》有感

    读《庄子-齐物论》有感 物不扰心心自扰,秋非寥寂笑吾曹。 隐机今者非昔者,道是无牢却有牢。 注:《庄子-齐物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庄子》// 齐物论(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fc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