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统文化爱好者散文莲心彗眸
向清代优雅先生——袁枚,学习打理人生

向清代优雅先生——袁枚,学习打理人生

作者: 寒羽正念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14:33 被阅读29次

01

能和一束花成为朋友

你的人生难题啊

多半也不是什么难题啦

姹紫嫣红也好,麦穗拾香也好

其实都好

活着呀,自在就好

02

如何打理出一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一种方法是靠从小家传的耳濡目染;还有一种,就是向他人学习。

有一本书,叫《优雅太太教我的事》,讲的是一位美国大学生,到法国学习,向她的房东优雅太太学习生活的艺术,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启发。

还有一本叫做《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是日本近藤麻理惠女士写的,从整理家务引申到整理人生,很值得一读。

不过今天,我想谈的是一位清代人,堪称中国本土的优雅先生——袁枚。

清代有不少士大夫,其实很懂得生活的意趣。譬如,这叫袁枚的大诗人兼散文家、美食家,就是一个很会打理生活的妙人。

袁枚是一枚把优雅渗透入骨子里的人,甚至在临去世的时候,都不忘叮嘱两个儿子,写讣告要注意选用纸张:“用淡红纸小字写讣,不可用素纸,其余平行用小古简最雅,用大纸便市井气。”

03

优雅先生袁枚,在乾隆年间考中了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曾在皇帝身边负责起草诏书,后来又在江苏的溧水县、江宁县,做过县令,勤政且有名声。

但是袁枚对自己很了解,就像我们很多人一样,他知道自己的个性比较疏放、自由,好旅游、好交友、好花竹泉石、好名人字画,唯独不好官场生涯。

所以在他33岁那一年,就辞官回家。在江宁,也就是今天南京的小仓山,买了一处园子,命名为“随园”。此后近半个世纪,他就在这个园子里写诗作画,招收弟子授课,一直到去世。

他去世的时候已经82岁了,世人都称他为“随园老人”。

袁枚辞了官,就如同我们辞去工作一样,靠什么来维持生活呢?

他呀,自有自己的活法儿。根据有关史料记载,袁枚把自己的随园经营得非常好。

他听取国外传教士的建议,采用了西方建筑样式,博采中国园林设计的精华,将西湖、断桥、苏堤、南北峰等杭州美景巧妙复制到随园来。

园内藏书多达30万卷,书架是檀木的,砚台是蕉叶青花,多为古款,不少人慨叹到“为大江南北富贵人家所未有”。

尽管如此雅致,他并没有在园子周围筑起高高的围墙,而是把墙推倒,让乡民随意进入,随意游玩,一时之间,随园成了一方乡民的游乐园。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来的人特别多,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袁枚就把他这个随园的房屋出租了一部分。

同时,袁枚会应大家的邀请来写诗、写文章来赚取“稿酬”;他的文章写的不错,平日里会把自己打理园林草木的经验,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写成诗文,自己印书、售书;

同时他还招收弟子授课,精心编选自己、友人以及弟子们的诗文,雕版印发出来,一时间洛阳纸贵。读书人更是以能在随园的“诗墙”上留名为幸事,如果你没在随园里聊过天、写过诗,都不好意思出门。

04

袁枚一生写过很多著名诗文,但有一首小诗,叫做《苔》,就如他自己的写照:

《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那被太阳都遗忘的地方,有一丛青春的蓬勃生机。那是我——苔花,自然而然展现出来的生机,是我的内心里的生机。

看那月季、牡丹、荷花……他们都绽放得非常艳丽、花朵非常盛大。我的大小啊,就跟米粒一样,恐怕不会受到世人的关注。

是啊,我可能得面对一个现实了,我可能——这一生也不会得到世人的关注。然而,那又如何呢?难道我就不可以开几朵小花儿了吗?难道我就失去了绽放的快乐,生活的喜悦了吗?

虽然我的花像米粒一样,但是我花朵的生命、花朵的青春,与那牡丹并无本质的不同。

能和一束苔花成为朋友的人,想来,袁枚的人生哲学,多半是性灵的。

05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文学上,袁枚并不像贾岛一样“三年吟两句”,一味苦吟。他崇尚雅俗共赏,崇尚“性灵说”,只要是抒写发自内心的情感,从自己胸臆流出的文字,都值得肯定。

正如一位自媒体作者说过的:没有智慧的时候,读什么都觉得写得不够味儿;有智慧了之后,无论多么平常句子,都能读出人生的况味。

因为袁枚的宽宏,他能够博采众长,在指导青年人写诗时,只要求一件事:写出你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让很多本来对诗词格律望而却步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让本来对自己诗文不自信的普通人也有了学诗写文的兴趣。慢慢的,袁枚门下的人才、弟子越来越多。

他把自己的简单生活经营的滋滋有味,在自己的随园里,他就像他所写的苔花一样,虽然比不得达官显贵,天天太阳照得到,但他也有自己的青春,也有自己的价值。

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我自绽开着像米粒一样小小的花。

06

其实,对于我们也一样。也许你不是文字界写作最好的那一群,也许你不是单位里最会交际的那一群,也许你不是学校里学习最优的那一群。然而,这并不等于说,我们的青春、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存在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怀抱着一颗琉璃心,不强求自己,不苛求他人,向袁枚一样,我自优雅的生活。

在我们这个世界之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能像牡丹、玫瑰一样盛开。相反,有很多很多的普通人,如你我,可能就像苔花一样,默默地生长,默默地存在,默默地绽放它们像米粒一样大小的人生。

然而,单论读懂一朵花的意趣,读懂生活的真味,唱出心灵的歌,品味阳光的温润……其实,这些人生的欢愉,不论你是平凡或者显达,都可以获得。

“即使过了这么长时间,太阳也从未对大地说:你欠我一份恩情。”可见,许多生命最珍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提供的。

如果你能和一束苔花成为朋友,

如果你能在平淡中坚持你的梦,

如果你不总是和他人比较,

如果你还坚持生活的意趣,

如果你时刻感恩生活的馈赠,

那么,你将必然活出一番风景。

成功的道路啊,一点也不拥挤,

事实上,它很冷清,很孤寂。

反而失败的路,

成群结队,攘攘熙熙


END.

日有书香006

相关文章

  • 向清代优雅先生——袁枚,学习打理人生

    01 能和一束花成为朋友你的人生难题啊多半也不是什么难题啦姹紫嫣红也好,麦穗拾香也好其实都好活着呀,自在就好 02...

  • 袁枚叶绍翁朱熹的相关资料

    【袁枚】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时称随园先生。钱塘人,曾官江宁知县,40岁辞官,居...

  • 一个三好学生的抑郁往事

    苔 袁枚(清代)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 古诗《苔》赏析

    苔清代: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

  • 村落晚晴天

    《题画》、袁枚〔清代〕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清晨漫步河边,闲读诗词,清代袁枚的一首...

  • 虫先生和他的慢生活

    这里曾经是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隐居之地,名为随园。随园不大,没有围墙,符合先生亲近自然安于闲适之雅意。后来,...

  • 读清诗歌之《苔》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字子才,清代文学家、诗人、美食家。在写作上,袁枚倡...

  • 聪明人溜须

    清代学者袁枚,聪明过人,20多岁就任县令。赴任前向恩师尹文端辞行,尹问:“你此去都准备了什么?”袁答:“准备了10...

  • 每日一首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小诗。初次...

  • 书非借不能读也

    今天暂借随园主人袁枚此文共享。 平时偏爱此类古文,言简意赅,质朴无华。 黄生借书说 清代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清代优雅先生——袁枚,学习打理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pe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