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熟知的“真”、“善”、“美”(5.5)

我们熟知的“真”、“善”、“美”(5.5)

作者: 冉冉_2020 | 来源:发表于2020-08-04 19:46 被阅读0次

p.s.一个老师在教育学生,ta一直都是一边嘴角上扬,不用听前面所说,已经可以看到这个孩子的态度,其他老师看不过去,批评孩子几句,结果ta更是“得寸进尺”……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个孩子不懂礼貌、太可恨了?可是有没有想到“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呢?

思考:不管我们是作为父母还是老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帮助和引导孩子呢?


我们熟知的“真、美、善”是什么? 真、美、善分别对应着科学、艺术和人文。心理咨询是科学、艺术、人文三位一体的。它们各不相同,又互相联系。科学是基础,艺术中也蕴含着科学,人文情怀又是科学和艺术的最高的体现。

这其实不难理解,科学即理智,艺术即激情,人文即虔诚。虔诚即相信,信则灵,世界上本来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你相信的真实。

科学的精神是求真,是可以复制的,是经得住证伪的,是经得起质疑的;科学的基础是理性的思考和逻辑推理,是可以复制的;科学的成果建立需要激情的投入要有热爱;科学的持续需要虔诚的付出。

科学一定是进步的,甚至会颠覆前人的结论,不断地推陈出新。

而艺术是独一无二的,是美的,是激情的。艺术是唯一性的,它带给人们流畅之美的享受。

人文是一种情怀,追求的是善,是虔诚,是一种悟性。咨询师的善是一种示弱,以此控制求助者外在的强。咨询师为什么要“善”?因为求助者是心理上的弱者,其生存与生活离不开别人(包括咨询师)的善良。

科学、艺术、人文又分别对应理性反应、感性反应和悟性反应。理性反应:是用概念和事物之间的客观逻辑去反应外部事物,这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同时这种反应方式,在心理健康人群中表现得最广泛。它能使人准确地判断形势,完善地形成对策,有效地应对事件。感性反应:是对外部事物的情绪化应对。悟性反应:是在人的理性高度发展后表现出的一种超越感性和理性的形式。

从感性反应,到理性反应再到悟性反应,往往是一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在心理服务中,要准确的判断服务对象的反应状态。

对于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性反应,这和我们的人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危险来临,我们感到害怕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如果只有情绪,没有理智,那只会伤人害己。情绪、情感是人所有,那么感性反应也是人之常情。

心理健康水平取决于三个反应转换的速度。心理不健康乃至于不正常的人,会长久停留在一个反应上不能转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主要的沟通不是关注语言而是情绪。当我们发现一个来访者正处于感性反应状态时,要晓之以理,主动往理性反应的方向引导,促使他转变成理性反应;同样,当来访者处于理性反应状态时,就动之以情,促使他转变成感性反应。

悟性反应如何产生?悟就是觉悟。觉悟有顿悟和渐悟两种修行方法,一种是量变到质变,一种是发生突变。

e.g.“3个月养成一个习惯”指的是渐悟,“不撞南墙不回头”指的是顿悟。这里老师提到“减多增少”原理,什么是“减多增少”呢?e.g.“吃亏是福”。

觉悟或顿悟,离不开“修行”——体验。e.g.那些容易“掉向”的人,让她去体验,比如让她亲自到一个熟悉的环境,正确的方向感就会重新回到她身上。

心理咨询(心理服务)作为一门职业,要把它做好,光靠科学是不够的,而是要靠三位一体。科学只占1/3,另外的1/3是靠艺术,还有1/3是人文情怀。因为最终服务的对象是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咨询师更要具有人文情怀,才能让求助者感受到信任、温暖和安全感。前提是我们自己要建这个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这个意识!也就是说要有让对方心动的能力。心动才能相信,相信才能产生影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总结:不论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服务师)还是其他身份或者职业的受众,都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体验,最终达到如郭念锋教授所言的理想状态:人的一生应该左手握住理性,右手握住感性,提高心身悟性,就可以拥有平衡快乐的人生。


现在知道开篇的问题的答案了吗?

教师要做的事情必须和母亲要做的事情一样——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并对他发生兴趣。阿德勒指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只用严厉和惩罚。这种方法只会让学生有充分的借口讨厌学校。在阿德勒看来,一些顽劣难以管教的坏学生,大多数是把学校视为令人不快的场所,而并不是真的愚笨。教师如果想要吸引儿童的注意,他必须先了解这个儿童以前的兴趣是什么,并设法使他相信,他无论在哪种兴趣上都能获得成功。当儿童对某一点有自信时,要在其他各点上刺激他便容易得多。因此,从开始起,我们便应该注意孩子对世界持有何种看法,以便在教育中结合多种手段,使教学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相关文章

  • 我们熟知的“真”、“善”、“美”(5.5)

    p.s.一个老师在教育学生,ta一直都是一边嘴角上扬,不用听前面所说,已经可以看到这个孩子的态度,其他老师看不过去...

  • 第25章:关于真、善、美的基本认识

    我们崇尚真、善、美,但是普遍对真、善、美只有一个抽象的概念。 其实,真、善、美体现的也是我们的喜欢、快乐和爱。因为...

  • 真善美

    真、善、美。 真是追求,善是行动,美是感受。 我们能做的就是善和感受美,但也要追求真。

  • 感动中国

    我们小蜜蜂的企业文化是真、善、至美。董事长经常说,内怀真善,外显至美,那么究竟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至美。相信...

  • 【雯说心语】二元对立,你的选择在于你……

    光明与黑暗 善与恶 美与丑 真与假 快乐与痛苦 …… 我们总想拥有光明,善,美,真,快乐……一切的美好 我们总是拒...

  • 来自大瑞星球的共振

    真 善 美 感觉到了真,才开始懂得美,才开始理解善。 善与美,本就是一体的 ...

  • 小叶紫檀第一品牌稀木度佛珠

    稀木度佛珠文化中最重要的理学公式: 【善正美真】=【稀】 【善正美真】红木手串=【稀木度佛珠】 【善正美真】红木手...

  • e,pi,辩证,中庸,

    真, 善, 美。

  • 谁能告诉我,“真、善、美”的内涵是什么?

    昨天一位网友问我,都在讲“真、善、美”,但究竟“真、善、美”的核心内涵,却没有人阐释清楚,问我是否知道“真、善、美...

  • 真 善 美

    在这个故事中,讲述了三个小孩的所见于所为,整个故事都是由成年斯科特讲述的。在一次吃饭的时候,詹姆提出他想要枪,阿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熟知的“真”、“善”、“美”(5.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ey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