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日课132
我自己读《中庸》,一直有一种感觉,《中庸》是可以分成上下篇的。从“自诚明”往下,与前面的文字相比,有一种另起的感觉,由此开始集中讨论一个诚字,而且第一个自然段和《中庸》开篇的第一个自然段也有相似之处,还是先对概念进行界定,“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而中庸第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也界定了什么叫性,什么是叫行文,到这里又重新界定性和教两个概念,这也让人觉得这里是一个重新开始。所以我个人觉得《中庸》可以分上下篇,上篇的中心是谈智、仁、勇,再加上礼,而下篇比较集中的讨论诚。按这种理解,我们现在就开始进入下篇了。
古人并不认为《中庸》是分上下篇的,古人讲《中庸》文章的结构,写作风格是总,分,总,先是总论,然后是分论,最后再是总论,古人认为由“自诚明”是重新开始总论,属于总分总的后一个总论部分。这说明古人实际上也感觉到了,这里是一个重新的开始。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选自:杨军师父《中庸别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