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写作成了一项热能力。不管你靠不靠写作赚钱,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写作,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文字表达,它更是思维的训练场,个人综合能力的黑板报。
写作变得热门。然后原本一件单纯的事情开始变得千头万绪。市面上冒出无数教写作的课程。我参加过很多。有一点心得,愿与君共勉。
一、总是要等有灵感了再写
没提笔的时候脑子里千言万语,提起笔来脑子里千头万绪。有一种温柔的折磨就是这样的。想要表达的东西憋在心里出不来,要去找个头绪就等于是在乱麻中找线头。是件费脑又费力的事。
很享受那种提笔如有神的时刻,也就是灵感来临的时刻。但平日里想写写不出来,抓头搔耳,半天憋不出一句话,又没人说这事非做不可,何必这样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等下次有灵感了再写吧。这是很多有写作梦,但一直都不能开始实践的人的状态。因为我就是这样的,而且我相信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
总是要等有了灵感再写,这就好比一个人总是要等到饿了才吃东西,这胃早晚得出毛病。
只有把一件事情规律化,放到每天的日程上来。才有可能在这件事情上有所作为。
严歌苓是个多产作家,她多产的秘诀之一就是像其他人上班一样,每天定时定点坐到桌前写作。
李敖也说:“妓女不能等有了性欲才接客,作家不能等有了灵感才写作。”
也许,我们离作家的距离还有十万八千里不止,但也只有开始写,并不间断的写,才能让这个距离不再只是一个死局。
二、总是要别人牵着走
我参加过很多写作培训班,多数都是去交智商税的。其实参加培训班的目的就两个:一是想摸清现在的写作市场。二则是参加培训班,有人可以监督自己写作。对我来说:只是为了能继续写下去。
因为每停留一段时间,什么也不写,我总会觉得生活里就少了些什么,一些看不见却很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称之为灵魂一类的东西吧。不能输出的日子,自己活得像一具空壳,行尸走肉般的感觉。
所以即使有时候知道报班的用处不大,但还是会报。最起码能在班级老师那里得到一个练习的方向,写出来,不管是什么,总比像只无头苍蝇乱飞的好。
但每每课程结束后,又飞快回到之前想写写不出的状态。
要找写作方向,每天写日记倒是一个不错又免税的方法。之前在创意写作书里看到过。每天写日记,可以帮助写作者了解自己的文风,慢慢也就知道自己能写什么了。
坚持每天晨记两个多月。以前也写,但都是断断续续。现在每天都写,确实比以前有方向感。不知道后面自己会写出什么,但每天都在输出的这个过程,对于我自己来说,本身就是一件挺享受和知足的一件事。
三、对于写作市场过于在意
前面说报班的目的之一是想摸清现在的写作市场。了解写作市场的目的,无非也是想要给自己的写作定位,不想“无效率”工作。除了写日记,其他的写作都是希望能有他人认可的。那现在的人都喜欢看什么,自己又能写出来点什么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对于一个写作者所面对的复杂性。罗振宇在他的第684期罗辑思维《迷信有什么用?》里面提到:
“一个作家其实是生活在巨大的复杂性中的,作品的题材,市场的潮流,出版社的运作能力,同类作品的表现,评委的心情,都会影响到他的最终成绩。但问题是,如果真要去把握这种复杂性,不管认知升级到什么程度,他都没有办法把握,并且他什么也干不了。”
这段话对我来说醍醐灌顶。想要先去升级认知,摸清市场再来写作的人,到最后一定什么也做不了。
四、你为什么要写作
如果是为了钱,我想应该有比这个简单一点的路子。作家堆里有富翁,但绝对没有其他行业里的多,多的一定是一贫如洗的清流。
虽然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文字创作的红利已然降温了。除非真的喜欢,不然最好别碰这口冷锅。
如果是真的热爱,就不要去想做这件事会不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因为做的本身就是一种回报。就像杨丽萍对待舞蹈:“跳舞就是跳舞最好的回报。”
写就是写作者最好的回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