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宁子
在关中,在陕西,在西北五省,不管城市或者乡村,都有一种声音:走,武功跟会走!走,到武功河滩会逛去!
武功,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农历冬月,阳光明媚,我们一行十余人来到了武功,来到了武功故城——武功镇,作为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亲身感受这方曾经的铁马刀戈,沧海桑田的巨变。
接待我的是武功重镇管委会的薛丰收部长,面对武功这几年的变化,他也是感慨万千。五年前,他来武功任职,漆水河畔还没有现在这么好,如今,这里环境优美,白天车流不息,晚上灯火通明。春天有油菜花节,夏天有体育赛事节,秋天有金秋旅游节,冬天有后稷文化节,一年四季,都是武功的好季节。
的确,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三五期间,面对千年古城时代之大变局,武功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以农耕文化为魂,以历史为脉,以人文为韵,以生态为本”的全域建设发展理念,统筹布局,合理规划,加大了对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把建设“两富两美”小康武功融入到古城开发的实际工作中去,带领后稷儿女开始了由富到美新的历史嬗变。我听薛部长谈“两富两美”,我有些好奇。便问啥是“两富两美”,他侃侃而谈,“就是县域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并说这是武功县第十六次党代会在秉承县委第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提出到2020年,把武功建成“两富两美”小康武功。噢!原来是这样,那2021年元月也就到了收官之年,难怪武功县委、县政府要出专刊进行总结呢,我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真是,大思路,就有大手笔,这是我来武功镇,就是武功古城采访时的真实感受。
武功县委以宏大的气魄组建成立了武功古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县上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全面负责武功古城的开发建设。他们带领建设者们励精图治,本着分工不分家的宗旨,合力打造武功文化旅游生态圈。夜以继日,无数次规划,无数次商讨,去田间地头,去建筑工地,去漆水河畔……一串串足迹,留下一张张蓝图,武功古城的凤凰涅槃就此开始,崭新的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和建设“两富两美”小康武功全面铺开。
殚精竭虑,锐意进取,是古城建设者们的精神所在。他们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演绎,注入新时期文化内涵,用体验产品赋予历史新的生命和高度。依托历史及自然环境优势,构建“一心”古城农耕文化体验中心,“二带”西塬文化景观带、东塬观光景观带,“四区”古韵武功、农情武功、活力武功、艺术武功的空间布局,构筑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将全城区的发展纳入崭新的高规格的快车道。
当然,地方建设千头万绪,最难的莫过于招商引资了。怎样才能让投资者走近武功,让企业在武功安营扎寨,实现规划的落地生根?武功的建设者们毫不气馁、知难而上。他们运筹帷幄北上南下、广结海内朋友,利用全媒体推介武功,制定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升行政效能,让企业放心入驻,让客商无后顾之忧……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畅怀笑迎八方客,山西、内蒙、宁夏、甘肃、河南以及新疆等外省客商纷至沓来、车驶舟行。在全县人民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武功的山清了,水秀了,道路洁净了,企业来了,投资者来了,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切都在脱胎换骨。
每年农历十一月,以武功河滩会为主的“后稷文化节”都要如期举行。行走在最古老、最庞大、享誉九州的农资盛会,虽然数九寒天,但挡不住我们逛会的热情,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武功聚集。人头攒动的河滩会,一张张喜悦的笑脸,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叫卖声吆喝声,将河滩会推高潮。带上儿孙去姜嫄水乡,行走在历史的长廊里,去回望那个远古时代;去教稼台,聆听后稷千年传授农艺技术的声音;去苏武墓,祭奠那忠心爱国的英魂;去漆水河畔,追溯农耕文化的足迹……携带家人去河滩会上转一圈,吃几碗酸爽可口的旗花面,去戏台下看几折百看不厌 秦腔戏,和卖风箱的老汉拉拉家常,和卖农具的兄弟谝谝闲传,遇见久违的熟人,扯着嗓子喊上几声,从人群中挤过去,满脸都是爽朗。河滩会上逛一圈,过足了眼瘾,饱了口福。正应了“南有农高会,北有河滩会”的顺口溜,在中国的农资交易市场,武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辛勤汗水,换来了绿水青山,武功古城由此获得了“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诸多荣誉称号。近年来,他们先后开发了姜嫄水乡、漆水湿地、后稷广场、美阳雄关、万亩花海、武功老街、将军台、东西两塬大地景观等多个重点项目。在2020年12月22日召开的2020乡村博鳌国际峰会“最美发布暨美丽乡村国际品牌盛典”中,武功古城荣膺《2020年度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称号。2020年,武功古城还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走进武功古城,宽阔的道路两边是拔地而起的仿古商业区,沿街的旗花面馆家家爆满,文化旅游通过口碑相传,将旗花面这张代表着武功饮食招牌的名片传向四面八方。一到节假日,自驾游的车辆、旅游大巴一辆接着一辆驶入武功,人们漫步在古城中,观赏人文景观,用镜头记录下武功真实的山山水水,将一张张图片,一个个视频通过网络平台传向全国各地,传向每一个角落。大街小巷,人们衣着靓丽,谈笑风生。
我们一行徜徉在后稷广场,太极拳的曲子沉静悠远,广场舞的舞曲热辣劲爆,孩子们在人群中跑着笑着,有几个老汉坐在台阶上晒着太阳谝着闲传。远远看到一个老汉大声打招呼:时间长没见你这个老货,还以为你去阎王爷那儿报道去咧!哈哈哈,怎会呢?!如今生活这么好,每天吃饱喝足,还有这地方逛荡,咱得好好活着!话音落地,笑声四起,两个满脸褶子的老汉笑得那么开心,又是那么天真。
是啊,有幸生在如今这盛世中,要好好活着,幸福地活着……
这让我想起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武功古城,经历了几千年风雨沧桑,是中华文明的浓缩版。后稷教人稼穑,由此使人们步入农耕的文明时代。
伫立在漆水河畔,蜿蜒的东西两塬如同两条巨龙,在武功古城上空腾飞,遥望教稼台,俯瞰苏武墓,眼前浮现出无数个后稷,无数个苏武,他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赴后继,薪火相传,书写着五谷丰登,播种着安宁幸福,建设着“两富两美”小康武功的盛世、祥和与美丽,实现着千年古城的凤凰涅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