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 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海子《答复》

(一)
又是一季农忙。大片的麦子熟了,金灿灿的,黄色的麦浪此起彼伏,一望无际。
路边坐着两对即将结婚的年青人。新郎坐在路边婚纱摄影公司临时带来的小凳子上,新娘穿着婚纱,可能是怕弄脏了,两个人都坐在新郎的腿上。其中一个新娘身材微胖,压的新郎面目通红,头顶汗珠直淌。新娘却毫无查觉,新郎只得硬撑着,那样子看起来有几分滑稽。
虽说是五月,可是太阳明晃晃的,已经散发出灼人的热,晒的人受不了。
远处的麦地里,有一对新人正在摄影师的指导下,做着各种姿势,或深情脉脉,或打情骂俏,一会儿躺下,一会坐着,一会儿奔跑,一会儿拥抱,好一番折腾。大片的麦子倒下了,李国梁看着有些心疼。
“妈,我回来了!”当李国梁走进家门,发现家里已经收完了大部分的麦子,满院子堆满了麻袋,屋里显得零乱而拥挤。张秀莲从灶房出来,看到儿子特别高兴,又是倒水让儿子洗脸,又是端凳子给儿子坐,又是倒茶给儿子喝,忙前忙后,像招待亲戚,让李国梁很不自在。李国梁知道是母亲心里高兴,只是她不知道怎么表达。
过去,每到农忙,农村人就象得到了冲锋的号令,象士兵一样冲上去,不分昼夜,不知疲倦抢收抢割成熟的麦子。因为老天特别喜欢和他们开玩笑,有时希望他痛快地下上几场雨,可他偏偏连连干旱; 有时麦子长势很好,眼看着就能收割了,可偏偏这个时候,他会下上好几天的连阴雨,麦子来不及割,只好坏在地里,有时还发霉长芽。
李国梁记得有一年,他们就吃了一年的发霉的麦子。庄稼人喜欢吃面,尤其关中汉子,一天不吃面,就觉得这一天没吃一顿饱饭。 各家媳妇也常常比试做面食,做的好的很快就能传遍全村。可是那一年的麦子磨出的面粉,母亲不管使多大的劲揉搓、按压,总做不出一顿筋道的面条,李国梁记忆深刻。
李国梁作为家里的儿子,农忙时候,他必须回来帮忙,因为农忙是家里的大事。但不知从哪一年开始,这却成了一种形式,他回来了,却帮不了什么忙。只是借此机会回家看看,现在工作忙了,一年难得回家几次。原来没结婚,知道自己还是这个家的一分子,几个月不回家,也没什么牵挂。现在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好像是害怕自己忘了根似的,总想往家跑。自己娶妻生子,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时,感觉到了父母的不容易,总想补偿父母。
昨天回来的时候,他和妻子吵架了。妻子是个城里姑娘,放弃了许多条件比他好很多的人,而选择嫁给他,他心里很感激,暗地里发誓要让她过上最幸福的生活,一辈子都疼她,爱她,不让她受一点儿委屈。可是昨天,自己却对她歇斯底里的吼叫,甚至想要出手打她,看着她含泪的面孔上惊恐的表情,李国梁意识到自己错了,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二哥的官司已经拖了一年多了,爸妈总是寄希望他这个城里的儿子,在他们眼里,儿子无所不能,是他们的骄傲。可是李国梁找遍了所有的朋友同学,依然没有解决,心里有些愧疚,回到家里,便没压住火。
傍晚,云霞染红了半边天,整个村子渐渐寂静下来。村子里许多人家开始生火做饭,炊烟袅袅升起。他坐在田头,想着昨天的事。杨立明从田头走过来,坐在旁边,顺手捡起一个麦穗,在手里专心地揉搓起麦粒来。杨立明是李国梁的中学同学,那时候都是毛头小子,成天在一起放火烧枯萎的落叶,田间的杂草,偷田里叔叔伯伯的嫩玉米烤着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是发小的朋友。
李国梁谈恋爱的时候,因为没有钱,和祁敏总是在街上溜达,每次看到烤玉米,就馋得想买来吃,吃起来却总不是那会儿的那个味,倒是祁敏吃得津津有味,他也乐意买给她,还给她讲这些小时候的事,许诺将来带她吃刚刚从地里摘回来的嫩玉米。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自己从来没有那么对待过她,她心里一定很难过。想到这里,他心里有些后悔。立明一直在专心搓麦粒,一声不吭,也象是有心事。
“你和方怡的事怎么样了?”李国梁问。
杨立明吹掉了手里的麦壳,手心里留下了许多的颗粒饱满的麦粒,他又开始专心地数起数来,象是没有听见李国梁的问话。李国梁也顺手抓起了一个麦穗,放进手心揉起来,可是麦芒扎得手心疼,不得不停下来。许久,立明说:“我们分手了。”他的头抬起来,眼睛看向落日的地方,在他的眼里读不出任何内容。天边的红霞越来越淡,呈现出藏青色,天渐渐暗下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