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借助flomo的理念实践卡片写作的学习
date: 2022-05-19
times: 1
tag:
type:
author:
rating: 8.5
notes:
area: 知识管理
卡片/共读会
flomo101,是一个flomo的作者对于flomo这个产品不断迭代思考展现平台。
通过阅读flomo101上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心目中对于“有效知识管理”的定义,也可以了解到他如何把“卡片写作”作为实现“有效知识管理”的手段和目标本身。
今天主要转述作者对于卡片写作过程要注意的误区:
观点
1. 每张卡片只记一件事。用清晰、简洁的方式写作,不求文采出众,但求记录翔实、索引明确。这样能有效地了解到事情的全部,也方便和其他内容、主题建立联系。太宽泛很难聚焦,太零碎会让链接模糊。
2. 不要复制信息。你必须用你自己的话写,这个刻意的过程能让我们更好地思考。没有任何创造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历了大量的积累和缓慢的思考。
3. 用概念来分类。不要用作者、书、事件、项目、主题来分类。这是为了让旧概念和新概念交融,如果每个卡片都被割裂到一本本书上、视频上,将来查找就会困难,而且和其他笔记的链接也会减弱。
4. 不要考虑分享。写卡片是为自己积累,没必要为了向别人炫耀而增加太多无用的修辞和背景描述,而炫耀之心也会扭曲你本来的学习目的。
5. 控制记录数量。积累知识是一场长跑,关键的不是第一刻跑得多快,而是在于能以怎样的速度持久,所以每天能在 7 - 9 张有价值的卡片即可。
理解
- 卡片作为知识的载体,不适合一张卡片承载过多的知识,卡片应更承载的是知识点如何关联的功能。
- 卡片上的知识应是属于自己的知识,而通过自己理解后转述的内容,才勉强算得上是自己咀嚼过的内容。
- 每个知识点应能为知识的主人服务。为此,卡片上知识分类要能满足卡片主人搜索、组织、翻看方便为第一要务。
- 卡片是自己知识的载体。写下的话应以我为主,能起到刺激思维、启发自我的作用。无需过早的纠结别人的感受。
- 卡片的数量。如果定义为卡片是构建自己认知的要素,控制数量确保质量应是最佳的策略。
事例
应用
- 自己的卡片写作是基于OB,从flomo到OB,那么OB上的卡片应属于后期深加工的卡片了。因此后续可以思考如何把flomo上的质量把好关,那么在OB过程中就可以专注梳理逻辑和升华的工作。
- flomo和OB可以满足加工的过程,但是自己还没有建立一个对于知识点翻阅的习惯,这点对于少鹏提出的网状知识点的目标还有待努力。
- 对于是否把OB上的思考直接在简书上呈现,如果按之前的自己的# 更有价值的学习输出中的观点,其实自己的很多OB输出并不能给小伙伴们足够的价值。但坚持每日分享,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打卡能让自己持续思考和输出,另一方面也是用实际方式分享自己在OB、flomo上的实践。
资料
[[flomo 101 - 为何要写卡片笔记,益处和原则又有哪些?(修订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