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俗
——雅俗之辩
舒育
我百分百地相信,这个题目要遭骂。一定会有得利于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而解决温饱,吃到肚皮胀如球的高人(高人们请注意,我决没有不尊重袁隆平先生的意思。),义正言辞地站出来,说出“你竟然敢污蔑先贤经典!竟然敢侮辱伟大高贵的亚圣!……”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虽然高人们大抵都没翻过几页四书,但他们就是可以骂出来,为什么?因为至少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是高雅的。所以对一切与“俗”沾边的话语,都如临大敌,大加抨击。可我不一样,虽然尚不及弱冠之年,但胆子却小得很,不敢妄称高雅,也就只能说出“人之初,性本俗”这样的话了。更何况我说的俗是“通俗”,并不是“庸俗”,所以拿出这篇文章来献献丑,也是安心的了。

我觉得“人之初,性本俗”这句话并未见得有什么错误——试问天底下哪一个人能做到刚出生时不吃奶,不啼哭?如果有人说他能做到,那好,这便是“人之初,性本雅”了。反之,则是“人之初,性本俗”了。俗这个字在字典上有这样一个解释:大众的;普遍流行的。这也就能解释为何人性本俗了——所有人生下来都要吃奶,都要啼哭。可见,俗之于人,就如同土壤之于植物。植物离开土壤就会逐渐枯萎,而人离开了俗,离阎王爷带着牛头马面串门大概也不远了。
可正如植物不能仅仅只靠土壤,没有阳光,水等必需品也活不长久。人活着若只是靠“俗”来维持,一定是不健全的。一天天只是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几样东西转圈儿,怕是庄周先生也快乐不起来。所以我们的生活也是需要“雅”方能维系的。
雅,现代汉语字典上也有解释——高尚的,美好的。也就是说“雅”的范围和“俗”一样广泛。但现在很多人却把“雅”的范围刻意缩小了,缩小到《诗经》里的“风雅颂”中的“雅”
的含义了。即用于典礼的宫廷正乐。说白了,就是认为一切老百姓不易接触到的艺术就叫雅。这种人是可笑的,所谓“见一斑而窥全豹”便是如此吧。可这种人却越来越多,甚至自觉高雅,沾沾自喜,大言不惭的说,“我今天听了交响乐,我很高雅!”虽然说这话的人在交响乐现场的唯一收获是——“”台上那孙子怎么还没把手里那块木头锯开?简直荒谬可笑!

殊不知,追求高雅的第一步就是承认自己身上的俗,坦然接受“俗”的现实。只有欣然接受,才是最好的包容。俗与雅分不开不是对立的两种事物,而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京剧,属实是高雅的国粹吧!但哪怕如梅兰芳先生这样的京剧大角儿,在那个年代也只是个“下九流”,只是个“臭戏子”。当有人大张旗鼓的宣扬自己已经脱离了“俗”,步入了“雅”的境界的时候。我会送给他一句郭德纲先生的话:高雅不是装的,孙子才是装的。
雅俗本一物,相煎何太急?刻意地划出雅俗的界限,实在不可取。人之初,性本俗,但可以通过后期的修炼与学习,做到雅俗共赏。若一定要划出雅俗之界,那请这位高人一来不要吃饭,二来不要睡觉,三来不要出门穿衣服。因为一群一群您看不起的俗人他们都要吃饭,都要睡觉,都要出门穿衣服,您不能和他们一样,要和他们保持鲜明的对立——因为您是雅人。
网友评论
吃喝拉撒睡,那个都一样。
要说雅,都可以雅。
要说俗,都可以俗。
说吃喝,就是俗,说饮食文化,就是雅,看看红楼梦,看看淮扬菜,任谁也知道了什么是雅致和高雅。
说吃奶,是粗俗,说母乳喂养,就是高雅,说祖国母亲的乳汁哺育了我,就是崇高------
说到睡,有睡美人,有高卧隆中,你能说不美?不是名士风流?
拉和撒,有没有高雅?
当然有。
什么叫农家肥?什么叫纯绿色无污染?哈!
当你腹胀如鼓,临了拉撒的那一刻,那一刻的释放,你才知道什么是痛快。
的文章立意新颖独特,写的都是别人想不到的主题,东方语言味儿甚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