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八佾篇里,很多章节是关于礼的,至此信然。这篇里面有孔子对人的评论,给人的答复,对学生的教育,很多都是关于礼的。这一章,是林放问孔子本质,关于林放是不是孔子的学生,无法确定。针对林放的问题,孔子很赞赏,表示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并作了如下的回答,即,礼,与其铺张奢侈,不如节约简陋;丧礼,与其过分治办,礼节周到,宁可悲哀过度。
乍一看,孔子答非所问啊。人家问礼的本质是什么,他怎么回答了两个“与其……,不如……”?原来,孔子是有感而发。当时,礼崩乐坏,有人僭越礼,有人奢滥失礼,林放可能看出了问题,所以有此一问;而孔子也知道他的意图,所以,才有此一答。
仁是礼之本,礼是仁之末;仁是礼的实质,礼是仁的外用。在孔子眼里,二者本来应该是表里如一,要恰到好处才行,所谓“文质彬彬”。礼的作用是有帮助树立“仁德”之心,有助于社会稳定的,即,礼是“经国家、定社稷”的,可是,僭礼、奢侈,完全违背了礼的本义,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此,孔子说,礼,不注重本质,究极奢华,铺张浪费,不如节约简陋好;丧礼,与其面面俱到,仪式周到,你自己一点都不悲哀,如同表演一样有板有眼,倒宁愿看到你悲哀过度,更能打动人心,感动别人,这样更有意义。
其实孔子想说的是,社会已经礼崩乐坏了,想要“礼之用,和为贵”看来是不行了,很多人对于礼,完全忽略本质,徒具形式,那么倒不如完全俭省形式,体现一点点本质作用好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