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青菜,猪肉也是间接性才有,村里基本家家户户都吃着粗茶淡饭。有时候蔬菜还没长成,大部分家庭都是白饭+酱油+花生油,也很好吃,特别是锅巴,很香很香。所以,很多家庭,会腌黄瓜、白菜,晒菜干,这样不怕没菜吃。
有的时候,妈妈会跑去田野摘野菜炒,味道有股青草的感觉,弟弟都不想吃,想吃鸡蛋,可是那会,妈妈连鸡蛋的钱都没有。想到弟弟因为太饿去偷拿婶婶家的鸡蛋,被叔叔和妈妈打得半死,至今很心疼。明明叔叔家有那么多鸡蛋,弟弟拿一个也为何他都那么清楚,还要去计较。写这段话的时候,眼眶里已经充满了泪水,我想那时候妈妈拿着药膏帮弟弟擦伤口,心里更心疼吧,弟弟的伤痕还是出于她手,她也知道弟弟也只是饿,那会大家都没吃的,除了做给叔叔看,她也是教导弟弟的美好品格吧!
不知不觉又偏题了,讲回父亲吧。父亲每年都会在农忙季节回来。其实,父亲请假回来,也是历经艰难,可是没办法,家里劳动力全靠他了。我长大点后听别人说,我爸每次回去都要求拿点工资回家,一百块也行,经历很长很长一段战斗,也许那段时光,妈妈说,父亲会回来了,快了吧,每次去小卖铺电话听着,母亲揣着希望过去,沮丧着回来。那时候,我每次都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母亲都说快了快了。后来才知道,父亲在为家里讨生活费,每次都僵持很久,妈妈有时候也会和父亲吵。爸爸,能有什么办法呢,一个人养着这个家,实在不行,偶尔听爸妈谈话间知道父亲借钱回来的。春天农忙时节,父亲会帮忙十几天左右,那时候要种花生、西瓜、荔枝树该除草了。父亲在春季回来,总会上山去挖山薯,一挖就挖一大包,早上去,晚上回,然后就可以尝一顿美美的晚餐——山薯汤,或者做成甜品山薯糖,都很好吃。不过我爱吃的是咸的,爸爸喜欢甜的,他说这样比较挨饿。山薯挖多了,妈妈就会骑自行车拿去镇上卖,如果卖得好的话,母亲就会买一些肉回来,不好的话,母亲什么都不会买。后来,春季,父亲不再回来了,妈妈说父亲忙,我们长大了,可能帮忙干活了。
到了夏季,父亲又得回来采摘荔枝。回来一周左右,把家里的荔枝都摘了,剩下的,就我和妈妈去摘。收成不好的时候,父亲也就不回来,妈妈也可以去帮着摘。西瓜收获的季节是一个大工程,那时候可以吃西瓜吃到饱。到了水稻栽种的季节,西瓜、荔枝没有了,空气中弥漫都是湿土呢味道。那个时候家常便饭就是豆豉、咸瓜。可是这样还是会吃完,父亲总会有办法,他就会用水+糖搅拌来喝。实在不行,问我,要不要吃糯米饭,我每次答应着,他都会去煮,用红糖或者白糖搅拌来吃,味道不错,只是很容易饱腹。父亲总会大口大口吃,说这样比较容易长大了,长大了就好了!
是啊,长大了,就有肉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