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嘴上没毛儿,办事不牢。
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牢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既然这样,那古人的话不可不重视。古人都说啥来着?
古人说:君子淡如水;可古人也说过: 礼多人不怪!
古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古人也说过:有仇不报非君子!
古人说: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可古人也说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古人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古人也说过:开弓没有回头箭!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可古人也说过:不蒸馒头蒸(争)口气!
……
古人说:勤能补拙……
我看这古人也不怎么靠谱,既然这样,那我也抖胆说一句:勤能被拙?扯淡!
其实非是古人说话不靠谱,而是因为世事本来就是复杂的,所以便有辩证的存在,谓真理,也是有前置条件的。
我认识一个小孩儿,做一份发宣传单的工作。领导告诉他:发宣传单也是有技巧的:你不要和他并排走,要在他前面退着走,至少要跟着他走上多少多少米,这样你的成功率就能提高多少多少。
领导这话有其道理,比如说,发宣传单是有技巧的。
其实,你也可以考虑:有没有比发宣传单更好的方法?
当然,这事你先别质疑领导,否则,领导肯定会呵斥你:发宣传单怎么了?发宣传单丢人了?马云、雷军哪个没发过宣传单?
我还认识一个搞培训、做电话招商的朋友。
他们要求每天必须打200多个电话,既考核过程中的通时、通量,又考核结果招商金额。
电话招商下贱吗?当然不!
问题是,他50多人的电话招商团队,每天能打出1万多通电话,每月30多万,照这么下去,用不了几个月,客户就让他覆盖全了。这么多的通话量,即使是一个比较低的成功率,那结果也是相当了得。
可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那么乐观。
一是成功率比你想像的“低”还不知道要低多少;
二是即使偶有意向者也不知道要跟踪上多长时间才能成单。
关键是这个过程太折磨人了。刚张口就被挂断是好的,被骂都是家常便饭。成功率低、挫败感强,再强的心理素质都会崩溃。正因为如此,其实很多人根本就坚持不了几个月。
而面对这种情况,无能的领导要么是责骂下属,要么就是打鸡血,什么也帮不了。
既然这么难,那这项工作就别做了呗?那不行,至少目前看来,电话招商对有些工作还是必须的。
既然逃脱不了,那就改进方法呗。这个思路对头。
于是有的公司就改成了电话录音招商。我觉得这样的公司的领导,脑袋肯定是被驴踢了,否则,再为了节约成本、再不好招人、再傻子太多骗子不够使、再脑袋短路,也不至于想出这类的法子。
无它,只能从改进话术的角度来解决。
现实中,电话招商代表的第一句话经常是:喂,您是李经理吗?
如果我是通话对方,第一反映肯定不是“是”或者“不是”,而是:靠,你谁啊?干嘛的?不会是检查XX的吧?你找我干嘛?你从哪得到的我的电话?……
在几个问号闪现的过程中,电话可能早就挂了。
怎么解决?改呗。比如改成:
喂,李总啊,我是XX医药公司的招商经理小张,张XX。哈哈,李总你好,是XX给的我您的电话。是这样,李总,我们刚上了一个新产品,操作空间很好,市场潜力很大,您如果不太心的话,咱们可能交流一下……
这句话包括了什么样的内涵:
1、 我知道你是李总,我和你一点也不生份,你是不是也有这感觉?
2、 90%以上的人都是先确认对方的身份,所以我要与众不同,我是先晾出自己的肚皮,让对方了解;
3、 我是XX医药公司的,咱是同行,没别的事,你放心;
4、 我是经理,你不要太小瞧我哦;
5、 我是小张、张XX,这样你不是对我印象稍微加深了一点儿?
6、 我又叫了一遍李总,我又主动拉近了点和你的距离;
7、 XX给我的你的电话,你是不是没戒备了,咱是不是更亲近点儿了?
8、 我没说我销售的是药品、食品、保健品、医疗器械、消字号,我只告诉你我是“新产品”,而且“操作空间好,市场潜力大”,说人话儿就是:很挣钱!怎么样,好奇不?是不是很想听听是个啥东西?哪怕你是做医院的,我是药店产品,咱俩毫不相干,那又怎么样?也许你明天就会做药店呢?再说了,谁能保证你周围没有做药店的朋友?
王总,我刚才说的不一定很清楚,这样,我把一些相关的资料发给你,你可以再详细的了解一下,得空也可以和周边做药店的朋友交流一下。你的微信号是……
……
其实不但是文字,你应该还能体会出说这些话的语气、语调、快慢、情绪……你要相信,你的客户会通过电话线、哪怕没有电话线,也能“看”到几千里外的你,能决定要不和你继续通话,他也会在通话过程中不断的给你打分儿,会决定要不要再次和你联系……
所有这些,怎是一个“勤”了得?这是通话量从一天200个提高到300个能解决的问题?
不管古人怎么说,老耿只想说:销售是有方法的,方法远比勤奋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