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河北保定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第二届中国日记文化论坛入选文稿,2017.6
日记与成长
—— 系列之(二)
黑龙江 惠自强
题记:日记,是一种载体(媒介),也是一种促进个人成长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它不是目的,也不应成为目的。日记是思想的载体,建树的工具。
梗概:1、受益于日记。2、拓广于学生。3、深化于自己 日记与《老子》诵读与记用。4、日记教育(读书、思考、日记)
1、受益于日记
日记,鉴证成长与历史。我从1981年9月上大学起,开始写日记。三年的历程,经历了刻意写、自然写、享受写的发展过程。
刻意写。自觉写日记的人,初期要经历刻意自我提醒的阶段。这个阶段,会断断续续、“找米下锅”、会提笔忘字、常翻字典,一忙就忘、没东西可写。这个阶段,看的多,摘录的多(几乎全是摘录),这是很明显的初期积累、拓展视野的阶段。这一阶段,写日记促进了阅读;反过来阅读又充实了日记的内容,提高了日记的品质。
自然写。经过一至三个月的历练,初步形成了写日记的习惯。阅读是促进个人成长的终生的事业,所以这一阶段,阅读仍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自觉、主动写日记的人,必定是爱思考、好探究、不吝行动的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生活问题的探究,是这一阶段的主基调。一个日记者,正是一个阅读者、思考者、探究者、行动者。
享受写。养成了定时写日记的习惯之后,伴随着就形成了定时反思、审视自己言行的习惯。有一个阶段,明显感觉到写日记时,就像天上有一个自己,在审视地面上(人间)的自己,自己为此还感到很惬意。自觉写日记的人,决不会仅仅为了写日记而写日记。写日记,只是一种工具和载体,思想的载体,建树的载体与工具。大三时,我们开学就实习。一个月的时间,接触到学生教育的实际,结合大学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开始借助写日记养成的习惯,专题搜集、整理与教育有关的一切现象、问题。本是为写“毕业论文”(专科学校并无此说、也不知怎么写)搜集的第一手资料。临毕业前,大约一年的时间,搜集了一百多个问题.由于是在数学系学习,无暇整理和写作,离校前,自己鼓起勇气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重点谈了食堂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得到了校长的肯定和鼓励。毕业工作后,用了三个假期的时间,进行整理,写出了一万两千余字的材料。以题目《三年大学生活所见、所闻、所感简记》,寄给了母校校长(1985年)。自己在题记中写到:我们的教育,应该能够做到,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这恰恰与十年后,国家开始的素质教育,异曲同工,不谋而合。这次写作,对自己是一次大的历练,当时最大的感觉是:自己常常是大脑里有一个想法、意念,可是流注笔端的时候,绞尽脑汁,仍表达不出自己心中的那个意思。这种感觉,又历练了五年,特别是当班主任并抓学生写周记一年以后,才明显的消失。大学三年自觉日记,构成了我工作与成长的坚实思想基础。
2、拓广于学生
虽然大学学的是数学教育,但是三年的自觉日记,切切实实地促进了自己的思想发育和精神成长。有鉴于此,1988年当班主任,从学生报到第一天起就要求写周记,直到领取毕业证为止。期间,练笔一年,即可组织学生参加征文。前后共组织六次学生征文。不但训练、教育、影响了自己的学生,同时对本校、本市同届初中生,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因为第二年组织征文时,就有临班的学生上我班问怎样参加征文竞赛。并有县城内的学生获奖了。之后,我又指导学生连续参加了六届作文竞赛。届届都是优秀指导教师,自然不在话下。我和我的学生及学生的亲友陆续有“豆腐块”及文章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由于积极、勤奋地工作,力所能及的探索、努力和改进,1997年我以论文《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与另一名教师,代表尚志市参加了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第15届年会。七届下来,共延续23年。(至2012年7月结束)2009~2012年第七届班主任班学生周记,已择优打出、印出。2015.7,送全国日记博物馆(洛阳)收藏。2016.6中国日记首届论坛,交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一册收藏。
3、深化于自己
自己虽已过知天命之年,但是每每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感觉像一个少不更事的孩童,知之甚少,惭愧之至。我们的国家,在文化教育承传上有一些缺失,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经典的承传,如《老子》、《易经》、《黄帝四经》,有很大的缺失,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语文教育,竟然丝毫不涉足。我愿借助于日记的见证和保定日记的平台,发愿:我愿用后半生,学习、运用、传播此三经(《老子》、《易经》、《黄帝四经》),做到宣传日记与承传三经,并行不悖。下面是我从2016年6月下旬开始的《德道经》诵读及日记记录的诵读时长统计。限于篇幅,只展示从2016年6月23日至2017年5月31日的247次诵读中第2次到第31次首段、第233次至第247次(尾段)(诵读次数、日期、时长对照表)
2016.6.23(四)17:55~19:28,断断续续,用时76分钟,第二次进行了81章通篇诵读(在到保定参加首届日记研讨会的火车上进行的)。2016.6.24(五)8:48~10:22,在火车上,断续进行了第三次诵读,累计用时64分钟。2016.6.25(六)4:53~5:53在保定同美旅馆走廊轻声诵读,用时60分钟。诵读日期与时长,列举于下。对于一个从50岁开始记诵《老子》的人,更作为中华民族的普通一员,我觉得这组数据,应该有分享的意义。
下表分享的是从2016.6.23至2017.5.31,247次诵读(诵读次数、日期、时长对照表)
诵读次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诵读
日期 2016.6月 23 24 25 26 7月4日 6 7 15 18 20 22 23 24 30 31
诵读
时长 (分钟) 76 64 60 45 71 47 31 54 74 54 64 52 73 68
诵读
次数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诵读
日期 2016.8 19 30 31 9月1日 3 4 6 7 8 9 10 11 12 14 15
诵读
时长 79 50 67 47 45 39 49 60 51 34 44 57
诵读
次数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诵读
日期 2017.5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8 29 30 31
诵读
时长 53 38 52 31 32 34 39 40 28 42 40 44 47 53 38
4、日记教育(读书、思考、日记)
通过自身的日记过程与成长经历,使我认识到: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写日记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越早进行越好。从小学一年级写拼音日记开始。初期日记,可以就自己的爱好,只写一个字或一个词、一句话,只要自己喜欢。关键是在设计中小学语文教育时,应有跨师、跨班、跨校的交流平台。
附录:日记一则(日记与思考)
2016年7月17 日,星期日
国育、人育、党育与球育
一、作为每一个中国人,从会流利说话起,有责任与义务唱准国歌。
让国歌构成灵魂的一部分,张嘴(就)唱、随时唱、人人唱,凡有任何活动必先唱国歌。唱出气势、唱出国威、唱出灵魂。
二、什么是人民?
1、父母。2、爷爷、奶奶、姥姥、姥爷。3、师、长、亲、友。4、邻里。 5、同乡镇、街区的人。6、同县市的人。7、同省的人。8、同国的人。9、同(地 )球的人。
三、工作与事业,有何区别?
干工作,是混饭吃,是生计;干事业(也需吃饭),是用灵魂,要献身与生。
四、企业与人
一流的企业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卖技术。四流的企业做产品。
人同此乎?
五、每一个中国人,在志愿成为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之前,必须先学会、唱准毛泽东词的《为人民服务》(党歌)。
六、地球村村民公约
1、我为人人。One for all.(人人为我,and all for one.)
2、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3、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4、国家、国家,以国为家,心怀天下。
七、伏羲:易道。——双向思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教人修德、告知两积、迁善改过。
《黄帝四经》道法篇告诫我们:
1、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矣。
2、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无私者知。
3、使民之恒度,去私而立公。
《德道经》告诫我们: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2、为(二声,意:做)无为(三声,意:违),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3、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
4、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寿也。
《大学》……《中庸》……《孝经》……《论语》……
环保 绿色 修养 文明 文化
网友评论